芝麻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田油料作物,種植面積較為廣泛。在芝麻種植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病蟲害的侵襲,其中芝麻莢野螟是一種常見的蟲害,本文將為大家介紹芝麻莢野螟的防治技巧,希望對大家種植芝麻有所幫助。
學名:
AntigastracatalaunalisEuponchel鱗翅目,螟蛾科。別名芝麻莢螟。分布北起江蘇、河南,南至臺灣、廣東、廣西、云南,東起濱海,西達四川、云南。是長江以南芝麻產區重要害蟲。
寄主:芝麻。
為害特點:幼蟲吐絲,纏繞花、葉或鉆入花心、嫩莖、蒴果里取食,常把種子吃光,蒴果變黑脫落,植株黃枯。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7—9mm,翅展18—20mm,體灰褐色;前翅淺黃色,翅脈橙紅色,內、外橫線黃褐色,近前緣具不明顯的黃褐斑3個。后翅黃灰色,翅上具不大明顯的黑斑2個。卵長0.4mm左右,長圓形,乳白色至粉紅色。末齡幼蟲體長16mm,頭黑褐色,體綠色或黃綠色或淺灰至紅褐色。前胸背面具兩個黑褐色長斑,中胸、后胸背面各具黑色毛疣4個,腹節背面生黑斑6個。蛹長10mm左右,灰褐色。
生活習性:
河南、湖北芝麻產區年生4代,以蛹越冬。7月下旬一11月下旬成蟲活躍,成蟲有趨光性,但飛翔力不強,白天隱蔽在芝麻叢中,夜間交配產卵,卵多產在芝麻葉、莖、花、蒴果及嫩梢處,卵經6—7天孵化,初孵幼蟲取食葉肉或鉆入花心及蒴果里為害15天左右,老熟幼蟲在蒴果中或卷葉內、莖縫間結繭化蛹,蛹期7天,成蟲期9天,完成一個世代,歷時37—38天,世代重疊。
防治方法:
(1)收獲后及時清潔田園,消滅越冬蛹。(2)加強田問管理,田間及地邊雜草。(3)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