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黑根病是韭菜種植期間比較常見的一種病害,處理不好會給農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總結一下韭菜黑根病的防治方法。
癥狀表現
受害部位一開始表現為褐色或淡褐色腐爛,之后可見棉絮狀菌絲纏繞或結塊。中后期在外層葉鞘與新生葉之間形成黃褐色或黑褐色菜籽狀的小菌核,嚴重時在韭菜的根部周圍結成筒狀的黑色菌核厚痂。
發病條件
韭菜黑根病喜低溫、高濕環境。該病主要發生在3月底至5月上旬,4月中下旬進入發病盛期。一般地勢低洼、多年連作、田間積水、雨后受澇、偏施氮肥、種植過密以及冬季覆土過厚的田塊發病重。雨水頻繁的年份或多雨的季節發病重。

防治方法
1.清潔田園,倒茬輪作
韭菜收獲后集中銷毀病殘體,嚴防病菌擴散;實行合理輪作倒茬,冬季覆土不可過厚。
2.加強栽培管理
精細管理,高壟種植。合理密植,改善株間通風透光。平衡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小水勤澆,防止大水漫灌,注意雨后排水。適當噴施壯莖靈,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促使植株早生快發、莖稈粗壯、葉片肥厚、葉色鮮嫩、植株茂盛。
3.化學防治
田間發現病株,摘除病殘體并帶出田外銷毀,然后進行藥劑防治。常用的藥劑有: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噴霧或灌根,每7~10天1次,連續防治3~4次。
以上就是防治韭菜黑根病的具體方法。更多作物種植栽培管理技術和肥料小知識小技巧請關注火爆農化招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