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熟高產優質大花生魯花9號 該品種是山東省花生研究所選育的早熟高產優質大花生新品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屆、第二屆農業博覽會銀獎。
產量水平:在區試中,比對照田增產16.8%;在河南和安徽省試驗比當地良種增產22.2%和27.8%;畝產500公斤左右,夏播高產示范,平均畝產613公斤。
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30天,夏播110天,結果集中,抗旱耐澇,適應性廣。百果重220克,百仁重90克,出米率73%以上,蛋白質27.83%,粗脂肪55.19%,果、仁均符合優質大花后出口標準。
栽培技術要點:適于中等或中等以上肥力的沙壤土春播,亦可麥套或夏播。春播10000穴/畝,麥套或夏播11000—12000穴/畝,每穴2粒,其它措施同當地品種。
二、高產優質出口大花生新品種8130 8130是山東省花生研究所選育的高產優質出口大花生新品種,1993年經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推廣,是“九五”《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的花生品種,獲第二屆農業博覽會銀獎,山東省第三屆技術發明博覽會一等獎,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產量水平:省區試比魯花10號增產8.52%,麥套和重茬試驗分別增產12.3%、14.4%,高產試驗619.25公斤/畝。
特征特性:屬中熟直立普通型大花生,春播生育期135天左右,主莖高40厘米,分枝8—9條,根系發達。抗旱性強,特耐重茬,較抗葉斑病;百果重220—230克,百仁重100克左右,籽仁淡紅色,出米率73%—75%,粗脂肪含量54%左右,蛋白質27%左右,油酸/亞油酸比值1.76。山東省商檢局鑒定符合山東傳統大花生出口標準。
栽培技術要點:該品種適于有出口任務的產區種植。一般土壤或麥套9000穴/畝,重茬10000穴/畝,春播高產田8000穴/畝,每穴2粒,其它措施同當地品種。
三、高產中熟大花生魯花11號 魯花11號是通過有性雜交新育成的大花生新品種。1993年經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推廣,1998年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產量水平:該品種高產、穩產,中等肥力畝產400公斤左右,豐產栽培500公斤,1992年高產示范畝產625公斤。
特征特性:屬中熟直立大花生,春播生育期135天左右。株高45厘米左右,分枝8—10條,株型緊湊,結果整齊集中,百果重210克左右,百仁重90克以上,該品種抗旱耐肥性強,適應性廣且表現高產穩產。
栽培技術要點:宜于中等以上肥力水平春播,高產地塊覆膜栽培更能發揮其增產潛力。春播種植密度9000穴/畝,麥套10000—11000穴/畝,每穴2粒,其它措施同地品種。
四、早熟高產大花生新品種魯花14號 魯花14號是山東省花生研究所選育的早熟高產大花生新品種,1995年分別經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和河北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該品種適于山東、河北、河南等大花生產區種植。
產量水平:該品種在1990—1991年春播和麥套多點試驗中比對照海花1號增產20.93%,春播高產示范,平均畝產706.75公斤/畝,創我國早熟品種單產記錄。
特征特性:屬早熟直立大花,春播生育期130天左右,夏播105天左右,疏枝型,株叢較矮,果柄短,結果集中,百果重220克,百仁重110克,種皮粉紅色,內種皮桔黃色,出米率75.2%,含油52.2%,蛋白質26.;抗旱,較抗葉部病害和條紋病毒病;適應性廣。
栽培技術要點:適于中等或中等以上肥力的沙壤土,宜春播,亦適麥套或夏播,覆膜栽培能更好地發揮增產潛力;宜密植,春播10000穴/畝,麥套或夏播11000—12000穴/畝,每穴2粒,其它措施同當地品種。
五、優質出口大花生魯花10號 該品種是從我所早期培育17品種中系統選育而成的,現已成為大藥生出口主體品種。
產量水平:產量表現比徐州68-4增產10%以上,中產地塊畝產250—300公斤,高產田畝產可達500公斤以上。
特征特性:屬普通型中熟直立大花生,春播生育期140天,株高40—45厘米,分枝8—10條,百果重250克左右,百仁重100克以上,出米率72.1%,粗蛋白含量28.1%,粗脂肪含量54.2%,其果、米完全符合出口標準,深受市場歡迎及好評。該品種抗旱耐肥性強,適于北方大花生出口產區種植,中等以上地力栽培易于發揮增產潛力。
種植密度:春播8000穴/畝,麥套9000穴/畝。
六、高產穩產小花生新品種魯花12號 魯花12號1993年通過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推廣,屬優質小花生新品種,花生米符合出口標準。
產量表現:一般畝產220—280公斤,春播有膜栽培每畝350公斤左右,比白沙1016增產27%—44%。
主要性狀:春播生育期125天,夏播110天,較白沙1016早熟5—7天,株型直立,株高45厘米左右,分枝數7—8條,結果整齊集中;易收獲,百果重165克左右,百仁重70克左右,抗旱耐澇、耐瘠,適應性廣。
栽培要點:旱薄地栽培每畝12000穴,高產栽培每畝10000穴。每穴2粒,其它栽培同當地推廣品種。
七、高產出口小花生新品種魯花13號 魯花13號1994年4月經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推廣。屬優質小花生新品種,米符合出口標準。
產量表現:比白沙1016增產42.9%,1992—1993年山東省花生品種區域試驗,24點次平均產籽仁162.7公斤,比對照品種白沙1016增產20.9%,居參試品種之首。
主要性狀:春播生育期125天左右,比白沙1016早熟一周左右,株形直立,株高40厘米左右,分枝數6條左右,結果集中,易收獲,百果重160克左右,出米率76%左右,含油量53%左右,抗旱、耐澇、耐重茬,較抗網斑病,適于密植,休眠期較短。
栽培要點:丘嶺薄地或重茬地春播、麥套和夏直播,每畝種植密度12000穴左右,高產田10000—11000穴,每穴2粒,注意定期收獲以防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