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麥白稈病
發布時間:2014/1/15 17:52:26 瀏覽次數:3707次 文章來源:小麥白稈病
小麥白稈病在小麥各個生長期都有可能發生,主要危害小麥葉片和莖桿,小麥白稈病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種子、病殘體上越冬和越夏,第二年繼續危害小麥。
小麥白稈病有兩種癥狀類型。一是局部斑點型。病初葉片上出現圓形或橢圓形草黃色病斑,四周褐色,后期葉鞘上出現方形角斑,中間灰白色,四周褐色,莖稈上也會出現褐色條斑。二是系統性條斑型。病初葉片基部出現與葉脈平行的水漬狀條斑,暗褐色,以后向葉尖擴展,并變成草黃色,病斑邊緣色深,呈黃褐色或褐色,條斑愈合后葉片干枯;葉鞘上的條斑與葉片上的相似,一般從莖節擴展至葉片基部,輕時出現1~2條灰褐色或黃褐色條斑,嚴重時葉鞘枯黃;莖稈上的條斑多出現在穗頸節處,少數出現在穗頸節以下1~2節,癥狀與葉鞘上的相似。上述季林寄來的病株,癥狀與局部斑點型白稈病極為相似。
小麥白稈病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種子、病殘體上越冬和越夏。病殘體翻入土中后,上面攜帶的病菌只能存活2個月。病菌生長溫度為0~20℃,適為15℃,25℃時生長受抑。小麥發病后病部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并釋放,然后侵入其他植株,使病害擴展蔓延。該病流行程度與種子帶菌率高低、小麥品種抗病性、開花至灌漿期溫濕度高低及田間小氣候有關。該病多在四川北部、青海、甘肅及西藏等高寒麥區發生,背陰麥田、溫度偏低、濕度偏大時發病重。青藏高原7~8月多雨、氣溫偏低,該病易流行。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