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日本体内she精高潮,四个人换着来免费观看第一季

火爆農化招商網
  • 會員注冊
  • QQ登錄
您目前所在位置:病蟲害防治 -> 大麥麥穗夜蛾 -> 大麥麥穗夜蛾的防治!
大麥蟲害防治圖譜

大麥麥穗夜蛾的防治!

發(fā)布時間:2018/12/29 9:57:57  瀏覽次數:1804次  文章來源:大麥麥穗夜蛾

大麥麥穗夜蛾昆蟲名,為鱗翅目,夜蛾科。分布在內蒙古、甘肅、青海等省。以幼蟲為害。初孵幼蟲在麥穗的花器及子房內為害,2齡后在籽粒內取食,4齡后將小麥旗葉吐絲綴連卷成筒狀,潛伏其中,日落后出來為害麥粒,僅殘留種胚,致使小麥不能正常生長和結實。

大麥麥穗夜蛾形態(tài)特征

大麥麥穗夜蛾成蟲

體長16mm,翅展42mm左右,全體灰褐色。前翅有明顯黑色基劍紋在中脈下方呈燕飛形,環(huán)狀紋、腎狀紋銀灰色,邊黑色;基線淡灰色雙線,亞基線、端線淺灰色雙線,鋸齒狀;亞端線波浪形淺灰色;前翅外緣具7個黑點,緣毛密生;后翅淺黃褐色。

大麥麥穗夜蛾

圓球形,直徑0.61~0.68mm,卵面有花紋。

大麥麥穗夜蛾幼蟲

末齡幼蟲體長33mm左右,頭部具淺褐黃色"八"字紋;顱側區(qū)具淺褐色網狀紋。前胸盾板、臀板上生背線和亞背線,將其分成4塊淺褐色條斑,蟲體灰黃色,背面灰褐色,腹面灰白色。

大麥麥穗夜蛾蛹

長18~21.5mm,黃褐色或棕褐色。

大麥麥穗夜蛾生物學特性

1年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田間或地埂表土下及芨芨草墩下越冬。翌年4月越冬幼蟲出蟄活動,4月底~5月中旬幼蟲化蛹,預蛹期6~1l天,蛹期44~55天。6~7月成蟲羽化,6月中旬~7月上旬進入羽化盛期,白天隱蔽在麥株或草叢下,黃昏時飛出活動,取食小麥花粉或油菜。交尾后5~6天產卵在小麥***小穗穎內側或子房上,一般成塊,每塊數粒至38粒不等,雌蛾產卵量可達740粒,卵期約13天,幼蟲蛻皮6次,共7齡,歷期8、9個月。幼蟲為害期為66.5天,初孵幼蟲先取食穗部的花器和子房,吃光后轉移,老熟幼蟲有隔日取食習性,6、7齡幼蟲蟲體長大,白天從小麥葉上轉移至雜草上吐絲綴合葉片隱蔽起來,也有的潛伏在表土或土縫里,9月中旬幼蟲開始在麥茬根際松土內越冬。

大麥麥穗夜蛾防治方法

(1)利用成蟲趨光性,在6月上旬至7月下旬安裝黑光燈誘殺成蟲。

(2)掌握在4齡前及時噴灑80%敵敵畏乳油1000~15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900~1000倍液。

(3)4齡后白天潛伏,需要防治時應在日落后噴灑上述殺蟲劑。

(4)麥收時要注意殺滅麥捆底下的幼蟲,以減少越冬蟲口基數。

(5)設置誘集帶。該蟲成蟲羽化后交尾前以取食油菜花蜜為主,其高峰期的出現正值當地大面積油菜盛花期,且喜歡在早熟的青稞、小麥等作物穗部產卵,同一小麥田中混雜的青稞及早熟小麥上產卵***多,受害***重。根據這一習性,在小麥田四周及地中間按規(guī)格種植青稞及早熟小麥,則能誘集成蟲產卵。同時,由于麥穗夜蛾幼蟲有3齡前在穎殼內為害穗粒,4齡以后幼蟲轉移取食的習性,待誘集帶產卵后幼蟲轉移前,將誘集帶及時拔除或噴藥,就會大大減少蟲源,達到保護大田小麥不受害的目的。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

提示:留言后企業(yè)會在24小時內與您聯系!

免責聲明
農資經銷商微信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安县| 桓台县| 扎兰屯市| 崇阳县| 大余县| 二连浩特市| 广汉市| 郑州市| 罗田县| 武宁县| 通海县| 平果县| 理塘县| 桐城市| 西和县| 岚皋县| 旬邑县| 江北区| 玉田县| 远安县| 谷城县| 新泰市| 纳雍县| 安远县| 屏边| 雷山县| 陇西县| 兴国县| 洛南县| 宕昌县| 松阳县| 读书| 嘉峪关市| 南丹县| 贡嘎县| 宜城市| 商南县| 嘉兴市| 锦屏县| 耿马| 久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