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鰓蚯蚓
發布時間:2014/8/29 9:57:23 瀏覽次數:8504次
水稻鰓蚯蚓俗稱紅砂蟲、鼓泥蟲。分布在全國各地,俗稱紅砂蟲、鼓泥蟲,分布在全國各地。在稻田或水生蔬菜田的泥土中取食腐植質,雖然不直接為害稻苗,但由于其身體鰓部在泥土中翻動,常把種子翻埋土下,不再發芽,或致幼苗倒伏,造成缺苗斷壟。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50-80mm,紅色至紅褐色,體節多于120個,在身體后部60-70節背腹正中線上,生有細長的絲狀鰓,身體前部埋在土壤中,后部有鰓的部分則伸出土外,呈波形擺動,進行呼吸,遇有驚擾時縮入土中。
生活習性
在低洼、腐殖質多的爛泥田及過水田發生多,常20-30頭群居,多時可達100頭以上,爛泥層淺的沙土地發生少,早春地表10cm處氣溫達12℃時開始活動,逐漸轉向地表。20℃時活躍。當土溫達到21℃,土壤相對濕度高于50%時,尤其是春季地表溫度高于深層土溫時,濕度大,蚯蚓則上升到地表活動和繁殖,部分鰓毛伸出泥外,作波狀擺動,在24小時能排出糞泥20-30次,這時對幼苗容易造成傷害。
防治方法
(1)用0.1%茶枯水淋根部,每667m2秧苗,用茶枯5-10kg對水250-300kg即可控制其為害。(2)噴灑融殺幼蝸可濕性粉劑150倍液防治蛆則有效。(3)采用化學藥劑防治時,每667m2用50%辛硫磷乳油50ml或90%晶體敵百蟲508、80%敵敵畏乳油100ml,先用少量水稀釋后再拌細砂30kg撒施,也可用上述劑量對水60kg噴霧。(4)鰓蚯蚓為害重的地區,要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實行間歇灌水或水旱輪作等農業措施。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