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干腐病
發布時間:2015/8/24 11:49:52 瀏覽次數:7976次
茄病鐮孢侵染塊莖。發病初期僅局部變褐稍凹陷,擴大后病部出現很多皺褶,呈同心輪紋狀,其上有時長出灰白色的絨狀顆粒,即病菌子實體。
馬鈴薯干腐病-為害癥狀
馬鈴薯干腐病開始時薯塊表皮局部顏色發暗、變褐色,以后發病部略微凹陷,逐漸形成褶疊,呈同心環文狀皺縮;后期薯塊內部變褐色,常呈空心,空腔內長滿菌絲;薯肉變為灰褐色或深褐色、僵縮、干腐、變輕、變硬。剖開病薯可見空心,空腔內長滿菌絲,薯內則變為深褐色或灰褐色,終致整個塊莖僵縮或干腐,不堪食用。
馬鈴薯干腐病-傳播途徑
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殘組織或土壤中越冬。多系弱寄生菌,從傷口或芽眼侵入。
馬鈴薯干腐病-發病條件
病菌在5~30℃條件下均能生長。貯藏條件差,通風不良利于發病。
馬鈴薯干腐病-防治方法
將奧力-克霉止按300—500倍液稀釋,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噴霧,每5—7天噴藥1次,噴藥次數視病情而定。病情嚴重時,奧力-克霉止按300倍液稀釋,3天噴施一次。
施藥避開高溫時間段,施藥溫度為20℃—30℃。
重要防治時期:開花期和果實膨大期。
(1)生長后期注意排水,收獲時避免傷口,收獲后充分晾干再入窖,嚴防碰傷。
(2)窖內保持通風干燥,窖溫控制在1~4℃,發現病爛薯及時汰除。
馬鈴薯干腐病-植保要領
1、發病期,及時病株殘體,病果、病葉、病枝等。
2、拉秧后病殘落葉及殘體。
3、對保護地、田間做好通風降濕,保護地減少或避免葉面結露。馬鈴薯干腐病4、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培育壯苗,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適量灌水,陰雨天或下午不宜澆水,預防凍害。
干腐病又名枯萎病,是唐菖蒲的常見病害,系真菌性病害,馬鈴薯干腐病發生比較普遍,屬于儲藏期病害,那么以下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馬鈴薯干腐病癥狀及防治措施。 馬鈴薯干腐病癥狀 干腐病病菌在塊莖上的癥狀通常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貯藏后才開端表現。最初在塊莖上涌現褐色小斑,隨后病斑逐步擴展,下陷皺縮,形成同心輪紋,進一步造成塊莖糜爛。在糜爛部分的外表,常形成由病菌菌絲體緊密交錯在一起的凸出層,其上著生...【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