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蚜蟲
發布時間:2016/9/23 15:51:49 瀏覽次數:22562次
小麥蚜蟲俗稱油蟲、膩蟲、蜜蟲,是小麥的主要害蟲之一,可對小麥進行刺吸危害,影響小麥光合作用及營養吸收、傳導。小麥抽穗后集中在穗部危害,形成秕粒,使千粒重降低造成減產。全世界各麥區均有發生。主要危害麥類和其他禾本科作物與雜草,若蟲、成蟲常大量群集在葉片、莖稈、穗部吸取汁液,被害處初呈黃色小斑,后為條斑,枯萎、整株變枯至死。
小麥蚜蟲形態特征
以成蟲和若蟲刺吸麥株莖、葉和嫩穗的汁液。麥苗被害后,葉片枯黃,生長停滯,分蘗減少;后期麥株受害后,葉片發黃,麥粒不飽滿,嚴重時麥穗枯白,不能結實,甚至整株枯死。
麥蚜的為害主要包括直接為害和間接為害兩個方面:直接為害主要以成、若蚜吸食葉片、莖稈、嫩頭和嫩穗的汁液。麥長管蚜多在植物上部葉片正面為害,抽穗灌漿后,迅速增殖,集中穗部為害。麥二叉蚜喜在作物苗期為害,被害部形成枯斑,其它蚜蟲無此癥狀。間接為害是指麥蚜能在為害的同間,傳播小麥病毒病,其中以傳播小麥黃矮病為害。
小麥蚜蟲生活習性
麥蚜的越冬蟲態及場所均依各地氣候條件而不同,南方無越冬期,北方麥區、黃河流域麥區以無翅胎生雌蚜在麥株基部葉叢或土縫內越冬,北部較寒冷的麥區,多以卵在麥苗枯葉上、雜草上、茬管中、土縫內越冬,而且越向北,以卵越冬率越高。從發生時間上看,麥二叉蚜早于麥長管蚜,麥長管蚜一般到小麥拔節后才逐漸加重。
麥蚜為間歇性猖獗發生,這與氣候條件密切相關。麥長管蚜喜中溫不耐高溫,要求濕度為40%~80%,而麥二叉蚜則耐30℃的高溫,喜干怕濕,濕度35%~67%為適宜。一般早播麥田,蚜蟲遷入早,繁殖快,為害重;夏秋作物的種類和面積直接關系麥蚜的越夏和繁殖。前期多雨氣溫低,后期一旦氣溫升高,常會造成小麥蚜蟲的大爆發。
小麥蚜蟲防治
⒈農業防治
⑴合理布局作物,冬、春麥混種區盡量使其單一化,秋季作物盡可能為玉米和谷子等。
⑵選擇一些抗蟲耐病的小麥品種,造成不良的食物條件。播種前用種衣劑加新高脂膜拌種,可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不影響萌發吸脹功能,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
⑶冬麥適當晚播,實行冬灌,早春耙磨鎮壓。作物生長期間,要根據作物需求施肥、給水,NPK和墑情匹配合理,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雨后應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在孕穗期要噴施壯穗靈,強化作物生理機能,提高授粉、灌漿質量,增加千粒重,提高產量。
⒉藥劑防治
1,種子處理:60%吡蟲啉格猛FS、20%樂麥拌種,以減少蚜蟲用藥次數;
2,早春及年前的苗蚜,使用25%大功牛和除草劑一起噴霧使用;
2,穗蚜使用25%大功牛噻蟲嗪顆粒劑和5%瑞功微乳劑混配或單獨使用;
小麥蚜蟲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1、吸取營養:小麥蚜蟲以成蟲和若蟲刺吸麥株莖葉和嫩穗的汁液危害小麥。麥苗前期受害會導致葉片發黃,影響生長,甚至枯黃而死;拔節至孕穗期受害會影響抽穗;后期被害部分會出現黃色小斑點,麥葉逐漸發黃,麥粒不飽滿,嚴重時麥穗枯白,不能結實,甚至整株枯死,嚴重影響產量。2、影響光合作用:小麥蚜蟲大量發生時,它們排出的蜜露會涂抹在小麥葉片及嫩穗上,嚴重影響光合作用,導致葉片干...【查看詳情】
小麥蚜蟲是小麥種植過程中的常見病害,主要影響小麥光合作用及營養的吸收,造成減產的危害。小麥蚜蟲分布廣泛,在世界各產麥國中基本都可見。小編在本文中給您介紹了小麥蚜蟲的藥物防治措施。 一、防治小麥蚜蟲要了解小麥蚜蟲的發生規律,了解農藥的殺蟲性能;在適宜的時期、選擇合適的農藥、用正確的方法進行防治。盡量使用低毒高效農藥,減少用藥次數,保護好麥田的各種天敵,充分發揮天敵在控制蚜蟲方面的作用。 ...【查看詳情】
小麥蚜蟲是我國小麥的重要害蟲之一,每年都不同程度地發生,但近年來出現的防治效果差。小麥蚜蟲成蚜、若蚜刺吸麥株葉片、莖稈和嫩穗的汁液,使葉片出現黃斑或全部枯黃,生長停滯,分蘗減少,籽粒饑瘦或不能結實。小麥蚜蟲不僅吸取植株汁液,影響作物發育,還能傳播多種病毒病,可造成小麥嚴重減產。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小麥蚜蟲的危害及防治方法等內容,供大家參考。 一、主要危害 1、吸取營養 小麥蚜蟲以...【查看詳情】
小麥蚜蟲病防治蚜蟲剛發生時多在小麥底部葉片上,所以不易被發現,當發現上部葉片被危時就已對小麥產量造成了影響,嚴重時影響小麥抽穗,下面是小麥蚜蟲的防治方法: 小麥蚜蟲的防治方法 1、拔節及孕穗期當有蚜株率達15或平均每株有蚜蟲10頭左右就要及時防治。 2、可每畝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80毫升、20百蚜凈60毫升、40保得豐80毫升、2蚜必殺80毫升、35樂斯本30~35毫升,50...【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