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卜白銹病
發布時間:2020/3/26 9:06:23 瀏覽次數:2094次
【蘿卜白銹病為害癥狀】
蘿卜白銹病,屬鞭毛菌亞門真菌。該菌菌絲無分隔,蔓延于寄主細胞間隙。孢子囊梗短棍棒狀,其頂端著生鏈狀孢子囊。孢子囊卵圓形至球形,無色,萌發時產生5~18個具雙鞭毛的游動孢子。卵孢子褐色,近球形,外壁有瘤狀突起。孢子囊萌發適溫10℃左右,高25℃,侵入寄主適溫度為18℃。
【發病規律】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殘體中或混在種子中越夏,病菌以菌絲體在種株或病殘組織中越冬,也可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卵孢子萌發長出芽管或產生孢子囊及游動孢子,侵入寄主引致初侵染,后病部又產生孢子囊和游動孢子,通過氣流傳播進行再侵染,使病害蔓延擴大,后期病菌在病組織內產生卵孢子越冬。白銹菌產生孢子囊適溫8~10℃,萌發適溫7~13℃,低于0℃或高于25℃一般不萌發,濕度要求95%~100%。潛育期約12天,一般19~22天。
病斑顯癥至散出孢子囊約5天。氣溫10℃時孢子囊需經7天破裂,18~20℃只需5天。生產上氣溫18~20℃,連續降雨2~3天孢子囊破裂達到高峰。云南在4~6片真葉的10月中旬~11月下旬及抽薹至盛花期出現2個高峰期。上海2~4月降雨量大雨日多發病重。該病多在緯度、海拔高的低溫地區,低溫年份或雨后發病重。
發病癥狀:葉、莖、角果均可受害。病葉初期在正面出現淡綠色小斑點,后變黃色,相應的葉背長出有光澤的白蠟狀小瘡斑點,成熟后表皮破裂,散出白色粉狀物,即病原菌絲孢子囊。病斑多時,病葉枯黃。種株的花梗染病,花軸腫大,歪曲畸形。
蘿卜白銹病是蘿卜種植過程比較常見一種病害,如果防治不當嚴重會危害作物健康。那么,蘿卜白銹病為害癥狀有哪些?發病規律和防治方法你了解么? 【蘿卜白銹病為害癥狀】 蘿卜白銹病,屬鞭毛菌亞門真菌。該菌菌絲無分隔,蔓延于寄主細胞間隙。孢子囊梗短棍棒狀,其頂端著生鏈狀孢子囊。孢子囊卵圓形至球形,無色,萌發時產生5~18個具雙鞭毛的游動孢子。卵孢子褐色,近球形,外壁有瘤狀突起。孢子囊萌發適溫10℃...【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