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蠐螬
發布時間:2014/1/23 18:22:37 瀏覽次數:8304次
山藥蠐螬對山藥的質量和產量影響有明顯上升的趨勢,因此控制蠐螬的發生量,是山藥質量和產量的必要措施。
山藥蠐螬發生規律
蠐螬在崇明地區年發生1代,卵歷期為10天左右,每雌蟲平均可產卵40粒左右,1~2齡幼蟲期25天左右,3齡幼蟲期長達280天。經崇明各測報點觀察,每年4月初出現少量蠐螬,5月中旬蠐螬成蟲(金龜子)出土量驟然增加。崇明縣測報數據統計表明:蠐螬成蟲高峰時期主要在5月底至7月上旬,7月中旬至9月上旬成蟲量逐漸減少,9月上旬以后誘蟲量明顯降低。
山藥蠐螬生活習性
蠐螬體長30~45cm,全體多皺,具有假死性,靜止時體呈“C”形,頭部黃褐色,胸腹部乳白色,具胸足3對。幼蟲老熟后,在土表20~30cm深處作土室,經預蛹期后化蛹,預蛹期13天,蛹期9天。當土表溫度降至6℃以下時,蠐螬可下潛到30~70cm深處土中越冬。成蟲具有趨光性、假死性、飛翔能力強的特點,夜間取食,取食具有選擇性,對楊樹、梨樹等比較偏好。但具有異地選擇產卵習性,產卵時一般在土壤內10cm位置進行,幼蟲孵化后在土中越冬。
山藥蠐螬危害特點
蠐螬是各地常見的地下害蟲,主要取食山藥的地下部分,咬斷山藥根、莖,造成山藥枯死,啃食塊莖、塊根等。1~2齡的蠐螬一般在地表10cm以內覓食,以山藥幼嫩的側根系取食,對山藥的前期生長危害較大,嚴重時會導致地面山藥的莖葉枯死。蠐螬進入3齡后,因食量驟增,開始下潛覓食,危害山藥的主根,老熟后以山藥的莖塊為主要食源,造成山藥的產量和質量的嚴重損失。
田間調查:蠐螬在4~7月對山藥的危害從地表看并不明顯,但對山藥地下部分幼嫩的根系破壞極大。因此蠐螬前期不注重防治,會使田間的基數迅速增加,蠐螬到了3齡后適應環境能力增強就更難防治。進入7月以后,由于大部分蠐螬均進入了3齡階段,取食量驟然增加,在肥沃的山藥土壤,食源充足,危害十分明顯,嚴重時可導致絕收。
山藥蠐螬防治方法
1.土壤處理在山藥定植前,可以采用40%辛硫磷顆粒劑或微膠囊,在定植穴內進行撒施或噴施,施藥后立即覆土,藥效可持續1~4個月。
2.合理使用農藥在6月上旬至7月下旬,蠐螬發生高峰期間,用40%辛硫磷1000倍液進行田間噴澆(辛硫磷見光易分解,在多云、陰天或傍晚前進行防治),可達到灌噴聯防的目的。或667平方米用辛硫磷顆粒劑800~1000g,進行條施,施后立即淺鋤,并澆水促溶,該處理也明顯有效降低山藥田間蠐螬的蟲口數量,同時也可達到灌噴聯防的目的。
有效的防治山藥蠐螬非常重要,我們在對山藥蠐螬進行防治的時候要通過農業措施和化學措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山藥蠐螬防治方法 1.土壤處理 在山藥定植前,可以采用40辛硫磷顆粒劑或微膠囊,在定植穴內進行撒施或噴施,施藥后立即覆土,藥效可持續1~4個月。 2.合理使用農藥 在6月上旬至7月下旬,蠐螬發生高峰期間,用40辛硫磷1000倍液進行田間噴澆(辛硫磷見光易分解,最好在多云、陰天或傍...【查看詳情】
山藥蠐螬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地下害蟲,在對山藥進行管理的時候要注意一下山藥蠐螬的發生,避免帶來嚴重的危害。下面是山藥蠐螬出現會帶來的危害: 蠐螬是各地常見的地下害蟲,主要取食山藥的地下部分,咬斷山藥根、莖,造成山藥枯死,啃食塊莖、塊根等。1~2齡的蠐螬一般在地表10cm以內覓食,以山藥幼嫩的側根系取食,對山藥的前期生長危害較大,嚴重時會導致地面山藥的莖葉枯死。蠐螬進入3齡后,因食量驟增,開始下潛...【查看詳情】
在種植山藥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以為山藥蠐螬的出現而煩惱,那么山藥蠐螬的生活習性是什么呢? 蠐螬體長30~45cm,全體多皺,具有假死性,靜止時體呈“c”形,頭部黃褐色,胸腹部乳白色,具胸足3對。幼蟲老熟后,在土表20~30cm深處作土室,經預蛹期后化蛹,預蛹期13天,蛹期9天。當土表溫度降至6℃以下時,蠐螬可下潛到30~70cm深處土中越冬。成蟲具有趨光性、假死性、飛翔能力強的特點,夜間取食...【查看詳情】
山藥蠐螬常常會嚴重危害到山藥的正常生長,那么山藥蠐螬都是在說很忙時候才會發生呢? 蠐螬在崇明地區年發生1代,卵歷期為10天左右,每雌蟲平均可產卵40粒左右,1~2齡幼蟲期25天左右,3齡幼蟲期長達280天。經崇明各測報點觀察,每年4月初出現少量蠐螬,5月中旬蠐螬成蟲(金龜子)出土量驟然增加。崇明縣測報數據統計表明:蠐螬成蟲高峰時期主要在5月底至7月上旬,7月中旬至9月上旬成蟲量逐漸減少,9月...【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