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類豇豆莢螟
發布時間:2014/2/25 18:30:05 瀏覽次數:10252次
豆類豇豆莢螟屬于鱗翅目,螟蛾科。別名有豇豆螟、豇豆蛀野螟、豆莢野螟、豆野螟、豆莢螟、豆螟蛾、豆卷葉螟、大豆卷葉螟、大豆螟蛾。主要分布地北起吉林、內蒙古,南至臺灣、廣東、廣西 、云南。其中又以山東受害為嚴重。
豆類豇豆莢螟的寄主:大豆(毛豆)、豇豆、菜豆、扁豆、四季豆、豌豆、蠶豆等。
豆類豇豆莢螟的為害特點:幼蟲為害豆葉花及豆莢,常卷葉為害或蛀入莢內取食幼嫩的種粒,莢內及蛀孔外堆積糞粒。受害豆莢味苦,不堪食用。嚴重受害區,蛀莢率達70%以上。
豆類豇豆莢螟的形態特征:成蟲體長約13mm,翅展24—26mm,暗黃褐色。前翅中央有2個白色透明斑;后翅白色半透明,內側有暗棕色波狀紋。卵0.6×0.4(mm),扁平,橢圓形,淡綠色,表面具六 角形網狀紋。末齡幼蟲體長約18mm,體黃綠色,頭部及前胸背板褐色。中、后胸背板上有黑褐色毛片6個,—前列4個,各具2根剛毛,后列2個無剛毛;腹部各節背面具同樣毛片6個,但各自只生l根剛毛 。蛹長13mm,黃褐色。頭頂突出,復眼紅褐色。羽化前在褐色翅芽上能見到成蟲前翅的透明斑。
豆類豇豆莢螟的生活習性:在華北地區內年生3-4代,華中地區年生4-5代,華南地區7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每年6-10月為幼蟲危害期,成蟲有趨光性,卵散產于嫩夾、花蕾和也柄上,卵期為2-3天 ,幼蟲共五齡,初孵幼蟲蛀入嫩莢或花蕾取食,造成蕾莢脫落;3齡后蛀入莢內食豆粒,每莢一頭幼蟲,多有2-3頭,被害莢在雨后常被腐爛,幼蟲常以吐絲滋葉為害,幼蟲期8-10天,老幼蟲在葉背主脈 兩側作繭化蛹,亦可吐絲下落土表和落葉中結繭化蛹,蛹期4-10天。豇豆莢螟對溫度的適應范圍廣,7-31度都能發育,但適宜的溫度是28度,相對濕度為80%-85%。
豆類豇豆莢螟有許多別名,在不同地區叫法也不同,可以叫做豇豆螟、豇豆蛀野螟、豆莢野螟、豆野螟、豆莢螟、豆螟蛾、豆卷葉螟、大豆卷葉螟、大豆螟蛾等,在國內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其中又以山東地區收到的危害最重。 豆類豇豆莢螟的生活習性:在華北地區內年生3-4代,華中地區年生4-5代,華南地區7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每年6-10月為幼蟲危害期,成蟲有趨光性,卵散產于嫩夾、花蕾和也柄上,卵期為2-3天,幼...【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