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蕎麥生產中的關鍵技術,采用科學的管理措施,才能夠蕎麥高產、穩產。那么怎樣做好蕎麥田間管理?蕎麥田間管理方法要注意什么?下面是為大家進行的匯總,可以參考一下。
蕎麥田間管理方法1、播種期與苗期管理
播種期
適時播種,因蕎麥是短日照作物,成熟期為90130天,在播種時要考慮到氣候條件,因我地區的海拔高度以及小氣候條件、早霜期的影響,適宜播種的時間為大暑與立秋間。為了提高播種的質量,種子發芽、出苗整齊在播種時要土壤疏松、通透性好,播種深度應掌握在23cm。在播種時土壤墑情不宜過大,如果在播種時遇到干旱天氣則要求及時鎮壓,以減少空隙,使土壤的耕作層做到上虛下實,這對種子充分的吸收水分、發芽、出苗十分有利。
苗期
在播種后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保苗,在播種后如果雨水較大,或者播種的土壤含水量較高,則要將板結耙破,疏松地表。淺耙應選擇在雨后土壤表層稍干后進行,以免損傷幼苗。如果種植地低洼則要做好田間的排水工作,否則過多的水分會影響蕎麥出苗。蕎麥在播種7天后要做好查苗的工作,如果發現缺苗要及時補苗,以出苗整齊,提高產量。
蕎麥田間管理方法2、花期管理
蕎麥有異花授粉和自花授粉兩種授粉形式,如甜蕎屬于異花授粉作物,結實率較低,通常只有10%150/0.這是導致蕎麥產量較低的主要原因。所以應采取一定的措施來創造授粉條件,提高蕎麥的結實率。生產上常用的方法在蕎麥田地里養蜂,利用蜜蜂來進行授粉,即可以提高蕎麥的結實率、株粒數、粒重,終達到提高產量的目的,還可以大力發展養蜂業,一舉兩得。一般利用蜜蜂授粉的時間選擇在盛花期進行,在蕎麥開花的前23天,蕎麥田內空放一定數量的蜜蜂箱。
另外,對于沒有放蜂條件的地方可以采用人工輔助授粉的辦法,在蕎麥盛花期,選在沒有露水的的上午10時以后,利用長桿在蕎麥地的上部輕輕的來回趕動,每隔35天實施1次,連續趕3次即可,要注意在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時要避免操作花器,并且不宜選擇在露水較大、雨天、清晨雄蕊未開以及傍晚進行。對于自花授粉的作物,如苦蕎,結實率可以達到40%-60%,在花期管理時要注意如果肥水的條件較好則在花期要限制其無限的生長,其目的是為了使蕎麥積累干物質,提高單株重,從而達到優質、高產的目的。
蕎麥田間管理方法3、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的目的是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蓄水保墑,提高地溫,從而促進幼苗的生長,同時達到田間的雜草的效果。研究表明,中耕除草可以有效的促進蕎麥植株發育,可明顯增加單株的分枝數,粒料以及粒重也有所增加,從而提高了蕎麥的產量。
中耕除草的次數以及時間要結合當地的情況、土壤的條件、蕎麥苗生長的情況以及雜草的數量的定,一般每一次中耕除草應選擇在苗長高至67cm.結合間苗來進行:第二次中耕除草選擇在蕎麥封壟前,結合追肥培土進行,中耕的深度要求35cm.在中耕時要注意避免傷到幼苗。
蕎麥田間管理方法4、澆水與施肥
澆水
雖然養麥是旱作,但是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抗旱能力較弱,對水分的需求量較大,其中以開花灌漿期的需求量多,如果這時期水分不能滿足其生長發育,則會導致嚴重減產,所以要注意這一時期的供水情況,如果蕎麥在開花灌漿期遇到干旱則要滿足對水分的需求進行灌溉澆水,以蕎麥的產量。
施肥
施肥包括施基肥、種肥和追肥,其中以施基肥為主,種肥為輔,追肥為補。基肥要以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為輔,基肥的施加量應視種植地情況、種植的密度、品種、當地氣候條件等來定;種肥是在播種時在種子周圍施加肥料,可以在播種時每畝(1畝約為667m2)使用5kg尿素作為種肥,以滿足蕎麥在生育初期的營養需求,促進根系的發育;在蕎麥的生長過程中要做好追肥的工作,蕎麥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對營養的吸收積累也不同,一般現蕾開花后,對養分的需求量較大,此時要進行追肥,以及時的補充一定數量的營養,促進蕎麥莖葉的生長、花蕾的分化分育以及籽粒的形成。
另外,追肥還要根據地力、苗情來進行,對于地力較差,基肥和種肥不足的情況,要在出苗后2025天,封壟前進行追肥,而對于苗情較好的可以少追肥或者不追肥。追肥多選擇尿素,每畝用量為58kg。另外還可以酌情追施一些微量元素肥,對于提高產量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怎樣做好蕎麥田間管理您都知道了吧,蕎麥田間管理方法要注意的還有很多,本文為大家介紹的是重要的幾個方面,希望大家能夠認真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