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國化肥總產能已達1.3167億噸,產量達8011萬噸,而需求量僅為6610萬噸,過剩產能近50%.在“去政策化”以及“零增長”等方針政策的指導下,我國化肥市場繼續進行優勝劣汰、改革升級。
今年我國復合肥行情變化較大,價格起伏不定,懸差較大。上半年報價步步走低,下半年價格一路看漲,可以說,復合肥行情上半年看需求,下半年看環保和原料。
上半年需求不旺價格走低。1月份-3月份,春節過后,復合肥冬儲工作仍在繼續,原料價格的不斷上揚和東北高氮肥需求的啟動,小幅拉動了復合肥的企業報價,但持續至3月底,行情突轉,基層用肥啟動,經銷商備肥需求逐漸轉淡,加之氮磷鉀原料價格的回落,造成復合肥企業價格一路下滑。受玉米價格低、局部種植結構改變、局部天氣干旱、南方水稻肥需求掃尾等眾多原因影響,5月份,除中原局部地區高氮肥走貨尚可外,多數復合肥企業走貨清淡。
下半年環保和原料雙重因素推高價格。6月份開始,多數復合肥企業早早地開始準備秋季肥工作,但尿素價格的回落,加之下游提前備肥積極性較差等原因,復合肥企業走貨情況不理想,開工不足,價格低位運行,直到8月份,環保檢查組全國巡查,山東、兩河、四川等地復合肥企業開工急劇下降,原料企業受環保影響,開工低位,走貨緊張,價格回升,復合肥報價水漲船高,環保檢查、限制用氣、鹽酸脹庫,原料價格輪番上漲,復合肥的報價不斷推高,秋季肥后期走貨較好,冬儲報價一路上揚,多數企業的低價貨源一搶而空,與去年同期相比,復合肥的報價上漲300-400元/噸,直至12月份,環保“煤改氣”的作用顯現,天然氣供應緊張,氣頭企業開工再陷窘境,12月底大型復合肥的整體開工率僅在54%左右,山東、兩河等地區的多數企業處于停車狀態,原料企業也處于開工不足狀態,導致部分復合肥企業開工不足,貨源偏緊,原料價格處于高位,復合肥報價被動水漲船高。下半年的環保壓力制約著復合肥的行情走勢。
預計2018年復合肥需求集中釋放,或將面臨短期的供貨緊張,而近期復合肥報價回落的可能性較小,后期仍存上漲空間,漲幅要視原料價格行情和開工情況而定。
縱觀2017年的復合肥市場,以下幾點對行業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環保之勢猛如虎:2017年各種環保政策大爆發,“十三五”規劃、環保稅、垃圾分類、藍天保衛戰、生態保護紅線、PPP模式等相繼推出。化肥產業作為高污染的產業,山東、兩河、湖北、四川等多地區環保小組進駐,產能受到明顯限制。不合格產能被迫進行整改、升級、或淘汰。后期環保常態化,對化肥產業的去產能化起到積極作用。
成本不斷推高:推動化肥價格上漲的主要成本因素為煤價及電價、以及設備改造的費用。2016年4月份電價優惠全部取消,自此化肥生產使用高價電。2017年無煙煤的價格不斷走高,12月初山西及河南地區相比2016年同期的無煙煤價格,分別上漲205元/噸、180元/噸。環保施壓,倒逼化肥企業進行設備升級改造,增加了成本費用。
供需現狀持續存在:2000年以來國內復合肥需求始終保持穩步增長,年均增長率在6%左右,然而復合肥以及整體化肥行業的去產能仍需繼續努力。落后的產能正加速退出市場,而新的產能擴張仍在繼續。新產能投放的特點是,依靠原有的品牌影響力、靠近需求地以及資源地、具備先進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