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農藥殘留,果蔬大多是講如何清洗,這是不得已的辦法,治標不治本,治本需從種植上解決。近年來,隨著稻田長期生產,導致病原菌和蟲卵在土壤中大量積累,連年使用農藥致使抗藥性增加。特別是這幾年,抗性稗草、二化螟十分嚴重,除了造成減產損失外,濫用農藥甚至使用高毒農藥和過量使用現象較為普遍,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食品問題。那么水稻農藥殘留如何減少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
造成農藥殘留的原因
1、長期使用農藥,病蟲害、雜草抗藥性增強,防治難度增大
稗草是***難防除的一種雜草,種類多,近年來***突出的當屬“青稗”,已對雙草醚、五氟磺草胺等除草劑產生不同的抗性,如果不及時施用有針對性的除草劑,將會給稗草的防治造成更大的難度。
2、普遍缺乏科學用法
農藥的不同種類,用藥數量、施用方法、防治次數均將在稻田中產生不同程度的殘留。由于農民對農藥性質和種類知識缺乏了解,所以在選擇時隨意性很大,做不到對癥下藥,使用方法也是處于初級階段,離科學使用還相差甚遠。
有不少稻農誤認為加大劑量就會提高防治效果,甚至有的比說明書規定標準高出2-3倍的用量使用,一則使禾苗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二則造成過量農藥在土壤中的大量殘留,對地下水造成長期污染。
如何減少水稻田農藥殘留
1、科學合理使用農藥
正確選擇和使用除草劑
水田生產中,對除草劑的選擇要比對殺蟲、殺菌劑的選擇困難很多,而且除草劑使用技術也比殺蟲劑使用技術要求更高。要想正確選擇除草劑,就要了解稻田內的雜草種類、栽培方式、土質和除草劑特性等。
防治病蟲害,抓好關鍵時期
稻曲病是水稻上的“癌癥”,一旦發生幾乎無藥可救,***佳防治時期適破口期前5-7天;稻瘟病中穗頸瘟的為害***大,防治時期是在破口期和齊穗期;螟蟲的***佳防治時期是卵孵化高峰、低齡幼蟲期;稻飛虱的***佳防治時期在若蟲期。
改進施法,提高防治效率
農藥使用必不可少,但可以改進施法從而減少農藥用量,以達到農藥充分利用和減少農藥污染的目的。
2、綠色生態種植,利用生物物理防治
稻田綜合種養
在不使用化肥和農藥的情況下,通過水生動物與物理防控的方法消滅稻田病蟲害,雜草,同時水生動物的糞便給水稻提供優質的有機肥料,形成田面種稻,水體養魚、鱉、蝦、蟹等水生經濟動物的共生互利系統。水生生物可以降解水稻田的農藥殘留,改善因長期使用化肥而越來越板結的土壤,逐步修復稻田生態;水稻田內的雜草、蟲癭卵、幼蟲等為供養生物提供了餌料,有效防治了稻田病蟲害的發生。
生物物理防治
在稻田安裝振頻式殺蟲燈,使用性引誘劑,釋放赤眼蜂防治稻縱卷葉螟、二化螟和三化螟。
當前提倡發展綠色優質稻,建立綠色稻米品牌,首先要控制好農藥種類和用量,做到綠色防控。其次,要加強田間管理,做到科學肥水,增強水稻的抗病和抗倒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