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是紅富士蘋果樹生產中的一項重要管理內容,果農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不少錯誤做法,對果品品質和產量產生很大影響。那紅富士蘋果樹怎么施肥,紅富士蘋果樹施肥八大問題是什么?今天我們來學下:
紅富士蘋果樹怎么施肥
紅富士蘋果樹對氮肥需求較一般品種少,而對磷、鉀肥需求量相對較多。結果期樹氮、磷、鉀比例一般為1:1:1.5;果實膨大期更不能偏施氮肥,而應增加磷、鉀肥。此外,還需普噴壯果蒂靈,以紅富士蘋果樹的正常生長。調查表明,8月份單施鉀肥,果實著色好,而且大小年不顯著。
1、土壤有機質含量應達到2%-3%。果園中要多施有機肥,一般幼樹(1-3年生樹)每年每畝5000公斤;初果期(4-7年生樹)每畝施7500公斤;盛果期樹(8年生以上)每畝施10000公斤。
2、不同年齡時期,需肥種類和施肥量也不相同。幼樹期,營養生長旺盛,需氮肥多,應以氨態氮肥為主,輔以適量的磷肥。盛果期,因其大量結果,對磷、鉀肥需求量增多,在氮肥用量的基礎上,要增加磷、鉀肥的施用量,尤其要重視鉀肥的施入,以提高果品質量。衰老期樹,在磷、鉀肥的同時,適當增加氮肥,以促進衰老樹的更新生長。
3、紅富士是喜鉀品種,偏施氮肥的蘋果腐爛病發病率為80%,而施鉀多的樹發病率只有4%,因此應提倡紅富士蘋果結果樹多施鉀肥。
4、對氮肥反應敏感,稍一過量,即引起旺長,樹勢轉虛,影響成花、結果、著色,并且易感染腐爛病。據日本資料報道,紅富士每生產100公斤果實,全年僅需0.35-0.5公斤純氮,比一般蘋果品種大約少一倍。
紅富士蘋果樹施肥中存在的八大問題
一、施肥時期欠科學
不少果農不重視秋施基肥,也很不重視分期施肥,直接影響果品質量和產量。秋施基肥,一是果樹可在秋季根系生長高峰期吸收儲備施入的肥料;二是斷傷根可及時愈合,對樹勢影響較小。分期施肥意義也很重要,一次性施肥,勢必造成肥料的浪費,甚至造成肥害現象。一般講,施肥時期要注重秋施基肥,60%~80%的磷肥要以基肥形式施入,配合少量氮肥和鉀肥,春施60%的氮肥,夏季幼果膨大期及花芽分化期追施適量的氮磷鉀肥,大部分的鉀肥應在幼果膨大期和果實著色前20天施入。
二、施肥深度不科學
1.連年淺施有機肥。生產中有很多果農習慣把有機肥撒于樹盤中,用鐵锨或小型農機進行淺翻,這種施肥方法,使20厘米以內的吸收根獲得大量有機營養,對提高果品產量和質量有重要的意義。但連年淺施有機肥,易導致根系上浮,這些上浮的根系極易遭受凍害、旱害的影響,從而使樹體在根系受害后,變得極度衰弱而難以恢復,甚至有的變成小老樹。個別果農甚至采取把有機肥撒于樹盤表面的施肥方式,那樣效果會更差,非但起不到施肥的作用,而且導致肥力的大量流失。改進方法是:淺施和深施相結合,淺施后也可結合進行樹盤秸稈覆蓋。
2.有機肥施入過深。有的果農受原來稀植大冠果樹施肥技術的影響,把有機肥施到50厘米以下,造成大量有機質的浪費。因大部分根系集中在距地面20~50厘米,故施有機肥的深度也應在此范圍內,才可發揮***大肥效。施入秸稈類肥料時,***好預先進行堆漚發酵,然后與表土混合后施入,來不及堆漚可分層施入,每層撒入適量的磷肥和氮肥。
3.化肥撒施。受農作物撒施化肥的影響,許多果農習慣把氮肥撒于表面,甚至磷肥、復合肥也采用撒施法。撒施雖然簡便易行,但弊大于利。一是撒施氮肥會造成氮的大量揮發;二是撒施后大量肥料在表層積聚,易被草類吸收,造成浪費;三是幼果期撒施碳銨類肥料,易使幼果被揮發出的氨氣損害,形成果銹;四是磷肥及復合肥中的磷素不易移動,撒于表面難以發揮肥效。改進方法是:采用多點坑施法。原則是施到土層之內,根之上,根不見肥,肥去找根。
三、施肥方法單調
根系是一種立體結構,局限于一種施肥方法,將使某些部位的根系得不到充足的營養。幾種方法交替輪換或配合進行,則可***大限度地滿足根系的營養需求,從而大幅度提高產量和果品質量。
幼樹定植時要挖大坑,施足量的有機肥,隨后每年秋天進行擴穴施有機肥,直至全園普施一遍,然后再進行翻施—穴施—放射溝施—環狀溝施等幾種方法輪換進行。
四、施肥部位太過集中
施肥部位太集中,在生產中很普遍,不少幼樹因此發生肥害,造成根死、樹干干枯現象。成年樹發生肥害后,常導致根系局部燒壞變褐,易引發根腐病等根部病害。正確方法是:可溶性肥料,如氮肥、鉀肥、微量元素肥料等,施用時可采用穴施法,每穴50~100克,穴深10~15厘米。
施含磷等不易溶解的肥料時,***好與有機肥混合后施入,也不能施的過于集中,穴施時***好與土壤混合一下,每穴100克左右,深度15~20厘米,穴與穴之間30厘米左右。
五、施肥量不科學
施肥標準各地很難統一,大多數果農僅憑經驗及參考資料施肥,常出現施氮肥過多,造成樹旺貪長成花困難;有的施磷肥過多,造成缺鋅癥狀;有的施鉀肥過多,造成缺鈣等生理癥狀。
應該拋棄原來過時的施肥標準,每畝施有機肥的量要按立方米衡量,不要用斤或公斤,有機肥因為種類的不同、干濕的差別,是不好用重量來衡量的。
畝化肥用量要根據產量和質量而定,小年時施氮肥要少,大年時氮、磷、鉀要均衡,根據每50公斤果消耗各種元素的量,再根據地質的差別上下浮動20%~30%。據山東萊陽果樹站劉萬亮等研究,畝產2500公斤蘋果,需施有機肥3~5立方米;每生產100公斤蘋果,需要1.5公斤氮、0.8公斤磷、1.25公斤鉀,折算成肥料相當于3.26公斤尿素、5公斤16%的過磷酸鈣、2.5公斤硫酸鉀。
六、肥料搭配不合理
果樹需要多種元素,其中氮磷鉀***重要。蘋果、梨樹需氮磷鉀三要素之比為1:0.5:1,桃樹為10:3~4:13~16。生產中不少果農只重視氮、磷的施用,忽視鉀及微量元素的施用,造成果品質量難提高,大小年現象嚴重。要在施足有機肥的基礎上,合理科學地按比例施入三要素肥。有缺素癥狀的,一定要配合施有機肥補充微量元素或根外噴施。有條件的可進行測土配方施肥。
七、施肥和澆水配合不當
在生產中不少果農比較重視施肥工作,但往往忽視澆水工作,雖然施肥不少,但因土壤干旱而不能***大限度地發揮肥效,因而對果品產量和質量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故施肥后及時澆灌十分重要,每當土壤表現干旱時要及時進行澆灌。缺水地區可以進行樹盤秸稈覆蓋,既可保持土壤水分,還可增加土壤有機質。
八、施用劣質肥料造成危害
生產中屢屢發生劣質肥料對果樹產生危害的現象,應引起廣大果農的高度重視。劣質化肥含量明顯不足,或含的物質與標注的不符、溶解性差等,施入后常表現樹勢衰弱,起不到施肥應有的效果。購買化肥一定要到正規的部門,要查明肥料是否三證齊全,有無省級以上的含量化驗單,并切記索要正規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