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銷區大豆市場經營商去庫存緩慢,因加工網點之前都備有一定量的豆源,加工周期拉長令市場補庫推后。而貿易主體和豆農惜售,使得東北豆市挺價“熱度”極高,短期豆市或“漲跌兩難”。
11月18日,中儲糧油脂總公司向綏棱和北安直屬庫發出停止大豆收儲的函,給東北豆市帶來較為明顯的波動,豆一期貨持倉量大幅下降,價格急劇走低;而現貨市場沒有明顯影響,部分地區出現較強降雪,許多道路被迫封閉,物流嚴重受阻,產區收購一度中斷。
貿易主體和豆農惜售,使得豆市呈現堅挺走勢。受現貨市場影響,期貨盤面由高時的5420元/噸暴跌至5264元/噸后觸底反彈,預計本周將在5360~5400元/噸之間“搖擺”。期現之間相互作用,終端消耗緩慢,去庫存大于補庫意向,短期內東北豆市難以擺脫“漲跌兩難”的局面。
上周關內產區經歷降雨后,氣溫大幅下降,本周大多時間均為雨雪天氣,各地收購將中斷,抑制價格下行趨勢。市場補庫大幅下降,產區庫存釋放緩慢,僵持時間將明顯拉長。預計12月中旬此現象或能稍有緩和,但現行價格上行的概率較小,囤積劣變豆源依然是抑制行情上行的因素。
東北:國儲停收影響較小
自新季豆上市以來,其行情受各類自媒體平臺“熱炒”,東北產區豆農惜售情緒與日俱增,抬價現象導致各類持豆主體“越貴越不賣”,以致國儲收購公示后,其價格變成“托底價”,啟動近1個月卻收不到豆源。11月18日,中儲糧油脂總公司對綏棱和北安直屬庫發出停止收購的函,對產區豆市只是短暫影響,隨后繼續呈現挺價現象。
中儲糧宣布部分收儲庫點停收的消息,導致連盤豆一主力合約期價很快震蕩下行。之前豆一遠月合約沖至5420元/噸,停收消息發出后,期貨行情大幅下行,且持倉量明顯下降,低時夜盤收市報5264元/噸;周五晚間期貨再次反彈并接近5370元/噸,預計本周期貨2101合約依然會在5360~5400元/噸之間震蕩。
期貨市場震蕩對現貨市場帶來明顯提振,許多降雪較小的地區,貿易商繼續提價收購。上周末,5000元/噸收購毛糧的區域基本屬于低價區,5100~5200元/噸的毛糧收購價已成為主流,部分企業凈糧收購價已達5300~5360元/噸;而此時終端市場售價比現行產區發運到市場的入倉價要低100~200元/噸,這種背離現象令銷區市場進一步觀望,經營商去庫存依然大于補庫意向。
不僅是市場售價與入倉價出現背離,產區現行收購價與市場交易價也同樣背離,許多收購網點迫于資金鏈斷裂,且又不愿讓生意停滯,普通塔豆主流裝車報價5300~5360元/噸,實際上按現收貨源價格已經沒有利潤,但市場接受度依然較低。
產區豆農看漲預期逐漸形成,流入市場的總量不足25%,真正轉化成豆制品的也僅15%左右。新季豆上市不足40天,東北產區大豆價格漲幅已達700~900元/噸,貿易商和其他主體所持豆源約占總量的35%,農戶持豆約占40%。
豆源在產區滯留較多,且價格居高不下,油脂企業和國儲無法介入收購,僅靠產區“炒價”讓市場被動接受,估計遲早會出現“崩盤”,因后期影響豆市行情的因素很多,諸如不確定的疫情、特殊氣候帶來的物流受限、進口大豆價格和入市動態等。進口大豆入市一旦失控,對國產豆的擠兌效應就會直接體現在價格上。
這些影響因素在春節前會若隱若現,但產區繼續推高的價格,將給后期風險防控帶來較多不利條件。建議產區貿易商在追漲的同時,盡可能關注豆農惜售情況,后期一旦豆農“扎堆”出售,貿易商倉中的高價豆源風險極大。
關內:雨雪天氣阻斷收購
關內大豆價格持續沖高,市場補庫從11月中旬出現減量后,各地囤積戶率先下調市場報價,以致優質豆跟隨調整。上周,大范圍降雨降溫阻斷了產區收購,同時也抑制了價格大幅下行的步伐。本周各地陸續進入初冬,雨雪天氣對豆市的影響較小,市場“少進慢補”將會拉長購銷僵持的時間。現行價格在收購量減少后同樣會出現“漲跌兩難”。
關內的河南許昌、周口、漯河、永城等地,前期水分較大時存儲的豆源,出現不同程度的劣變,質量和價格差異較大,前期產銷區經營商因此產生很多糾紛。上周,這些地區囤積豆裝車價多在5800~5860元/噸,而現收貨多在5960~6040元/噸。
與之毗鄰的安徽太和、亳州、渦陽囤積豆裝車報價5900~5940元/噸,現收的優質豆多在5960~6040元/噸之間;淮北百善、鐵佛、劉橋裝車價為6000~6100元/噸;宿州埇橋、靈壁、泗縣、蚌埠五河主流裝車價5960~6100元/噸。各地零星外發,收購量較小,行情均呈穩中偏弱態勢。
山東濟寧經營大戶豆源較多,良繁不達標的種子有待銷售。之前這類豆源裝車報價在6200~6300元/噸之間,均是參考魚臺報價,現在魚臺價格下調,主流裝車價已回歸至6100~6200元/噸,外圍梁山、汶山、金鄉、嘉祥等地均出現回調,主流報價多在6100~6160元/噸。各地出貨寥寥,有價無市現象明顯。
江蘇南通、鹽城、東臺、大豐、淮安等豆區“大乳白”裝車價6760~6800元/噸,“腐豆”“翠扇”類裝車價6600~6700元/噸,純度較差;“黑臍王”裝車價6500~6600元/噸;“雜花豆”裝車價6400~6500元/噸。各類豆源價格均出現100~200元/噸的降幅,上周末價格陸續企穩,購銷同比下降。北部的徐州賈汪區、睢寧、沛縣主流裝車價6100~6200元/噸,出貨緩慢,行情穩中偏弱。
關內各地大豆現貨價格在未來一段時間變化不大,東北產區價格對關內行情給予較大支撐,部分優質類和分離的大粒型品種產地裝車報價已達5500~5600元/噸,加上運輸成本,流入南方市場后與關內豆常年均值持平,未來銷區市場的補庫不會集中在東北產區。建議關內囤積劣變豆改變銷售方式,不應與好豆摻混,以免拖累整體行情,讓區域間優質優價充分體現。
銷區:市場補庫情緒低落
南北產區持續高昂的大豆價格,已讓市場經營主體和加工作坊逐步適應,但長江下游現在的氣溫一直偏高,各類蔬菜供應充足,豬肉價格大幅回落,蛋禽類產品過剩,居民可選擇空間較大,豆制品上漲有難度。特別是大型豆制品企業,上調豆制品價格需經過審批,只得縮減利潤維持生產。更多小作坊選擇放棄部分豆制品或少量加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大豆消耗。
近期銷區市場經營商去庫存緩慢,因加工網點之前都備有一定量的豆源,加工周期拉長讓市場補庫推后。南北產區貿易商期待下一輪補庫能拉動價格上行,但市場很可能不會配合。特別是東北,行情經過一段時間的僵持后,大部分收購網點均面臨資金周轉壓力,而市場經營商面對高昂的豆價,也不愿大量庫存,以致產區豆源分流較慢。
進口豆從油企“溢出”進入食品市場的數量陸續增加。受國產豆高價影響,油脂壓榨利潤明顯不如直接賣大豆,有不少市場經營商已經在尋求不同類型的進口大豆。預計后期進口豆進入食品市場的數量將陸續增多,很大程度上對國產豆價格帶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