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秋,還是玉米更掙錢!今年上秋玉米不會像去年一樣暴漲,但價格保持高位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不過,因玉米高漲,可以預見到,今年的大豆生產者補貼可能會繼續提高。除此之外,今年新增的輪作補貼,也可以增加大豆生產的收益。
據了解,2021年我國將繼續實施大豆振興計劃,穩定大豆種植面積,力爭大豆播種面積穩定在1.4億畝以上,提高單產和品質,確保用于豆制品等的食用大豆國內自給。
但是,值得關注的是,大豆與玉米存在明顯“爭地”關系。由于玉米價格大幅上漲,玉米種植收益高于大豆,主產區農民種植玉米的意愿增強,有關部門明確表示今年要增加玉米種植面積,重點擴大東北地區和黃淮海地區玉米種植面積。玉米種植面積增加勢必會引發玉米與大豆爭地的問題。
在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下,我國糧食的目標是集中有限的資源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對大豆等短缺農產品采取適度進口的戰略。我國大豆產需缺口太大,僅靠國內生產難以滿足需求,大豆高度依賴進口的局面難以改變。從長期看,通過擴大面積增加大豆產量的空間有限,主要途徑還需通過加強種子科技攻關,提高單產水平。
我國是世界大的大豆主產區和食用大豆主銷區,要以更加科學的原產地思維,加大食用大豆育種研究,保護大豆原始品種的純凈性,提升國產大豆品質和產量。
立足國內生產,提高國產大豆產量,逐步降低對進口大豆的過度依賴,有助于緩解國內糧食結構性短缺問題,更好地國家糧食。
近年來,我國積極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大豆播種面積和產量連續5年實現“雙增長”。2020年全國大豆播種面積為1.48億畝,大豆產量再創歷史高紀錄,超期完成大豆振興計劃2020年預期目標,有效降低了大豆對外依存度。根據近10年來大豆供需平衡測算,我國大豆進口依存度一直處于80%以上的水平,2015年達到88.8%的高水平。2020年雖然大豆進口量創新高,但得益于國內大豆增產,我國進口依存度下降到84.8%,較前幾年高點下降了4個百分點。數據來源:經濟日報,本文由駿景農業編輯整理,轉載必須注明原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