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條銹病是一種典型的靠氣流傳播流行的病害,它具有發生區域廣、流行速度快、危害損失大的特點。如果沒有及時防治,輕則減產20%~30%,嚴重的話,顆粒無收!

小麥條銹病癥狀識別
小麥條銹病主要危害小麥的葉片和葉鞘,一旦染病,葉片上就會有鮮黃色、橢圓形、大大小小的條狀孢子,它們排列成行,就像縫紉機壓過的線一樣,表現為虛線狀。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近期田里也有一些別的問題引起小麥發黃,不少人分不清楚,主要是縮二脲中毒、葉枯病引起的發黃。它們雖然都葉片發黃,但是葉片上癥狀卻不同!小麥縮二脲中毒:心葉扭曲發黃,有條斑狀,嚴重時心葉發白。小麥葉枯病:葉片有淡綠色或黃色紡錘形病斑,后期變成淡褐色大斑塊,嚴重時葉片變成枯白色。
小麥條銹病重點關注區域
目前,小麥條銹病已在湖北、陜西、河南、甘肅、云南、四川、貴州、重慶等8個省份232個縣區發生215萬畝,為近10年來第三重發年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康振生院士分析認為,由于菌源充足、品種抗病性差、春季氣候條件適宜,雖然擴展流行期比重發的去年有所推遲,但黃淮海等麥區春季大流行風險仍然較高。
草地貪夜蛾已在云南、廣東、廣西等西南華南秋冬種玉米種植區累計發生164萬畝,同比增加15%.農科院吳孔明院士分析認為,今年湄公河地區氣候條件利于草地貪夜蛾發生繁殖,后期境外遷入蟲源充足,境內、境外蟲源疊加,草地貪夜蛾防控壓力將明顯大于去年。
針對今年病蟲害加重發生的態勢,農業農村部及時指導各地開展應急防治和統防統治。在小麥條銹病發生區提醒廣大農民朋友做好藥劑預防,小麥返青后全面落實“帶藥偵查、打點保面”預防控制措施。在草地貪夜蛾發生區強化“三區四帶”布防,切實加大西南華南周年繁殖區冬春季防控和境外遷入蟲源撲殺,努力減輕當地危害,壓低北遷蟲源基數。
據悉,目前湖北、陜西、河南、四川等省已累計實施小麥條銹病防治面積277萬畝次,云南、廣東、廣西等省份已累計實施草地貪夜蛾防治面積221萬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