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體管理
對于8月中旬后成熟的晚熟品種桃,本月初應及時拆袋,以提高果實外觀和內在品質;已采收結束的早、中熟桃品種要及時將樹體上殘留的爛果、僵果和廢棄的紙袋一同摘下集中起來帶出園外燒毀,減少病原傳播。
根據許多地區多年桃樹田間管理經驗,8月份氣溫較高,不適宜進行過度夏剪。當月底溫度下降后可將直立徒長枝、交叉枝、重疊枝、病蟲枝、細弱枝進行適度疏除,切不可進行過度短截。對樹冠內有光禿部位可以進行拉枝充實內膛空間。
土、肥、水管理
關注天氣降雨情況,繼續做好桃園溝系清理工作,降雨時園區內不積水,以免影響桃樹根系的正常生長及對養分的吸收,減少對明年桃樹產量和果實品質的影響。
桃采果后,應及時追肥,增加營養物質的積累,彌補因生長結果而消耗的大量養分。施肥時間應在采收后一周內進行,干旱時可結合灌水進行,特晚熟品種可與秋施基肥相結合。用量依樹勢而定,常規株施1斤三元復合肥。
病蟲害防治
采后管理病蟲防治是關鍵,但對晚熟品種桃要注意,采收前半個月要停止用藥。
(1)梨小食心蟲。進入8月份,此蟲主要危害桃梢和晚熟桃果實。對8月20日前后成熟的晚熟品種和已采收完的桃樹,建議8月初可根據病蟲測報適時噴施一次4.5%氯氰菊酯1200倍液(每小機30斤水加農藥13毫升),或25%滅幼脲三號1200倍液(每小機30斤水加農藥13毫升),發生嚴重的桃園可用氯氰菊酯(1200-1500倍液)+滅幼脲三號(1200-1500倍液)同時混合噴施進行防治(雨后要格外注意此蟲危害動態)。
(2)桃潛葉蛾。高溫多濕可導致此蟲害的大發生,8月應根據病蟲測報在幼蟲發生期噴灑25%滅幼脲三號懸浮劑12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或功夫)乳油1200倍液。
(3)細菌性穿孔病。由于前期的連續降雨,種植密度高、枝葉郁閉,樹勢差,排水不良的桃園會引發此病大發生。發病輕的桃園可噴施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000-1500倍(每小機30斤水加農藥10-15毫升),或寧南霉素500-600倍液(每小機30斤水加農藥25毫升左右)進行,嚴重者可通過噴施1:1:200的硫酸鋅石灰液來加以防治(此藥噴用時不能與殺蟲、殺菌劑混用)。
(4)大青葉蟬。大青葉蟬在果樹上刺吸為害枝條和葉片等,但為害作用大的是成蟲在枝條皮層內產卵,破壞皮層,可以造成死枝、死樹,尤其對幼樹為害更嚴重。晚秋成蟲成群結隊地在幼樹枝條上產卵。當年生新梢上多。以卵在果樹枝條皮層內過冬。藥劑防治:抓住第三代成蟲向果樹轉移前噴藥,噴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2.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自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每隔10天左右噴1遍藥,效果較好。對果樹、間作物、誘集作物、雜草同時噴藥。文章來源:農業科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