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季到來,溫度回升,濕度加大,各種作物進入快速生長期,但是也給蚜蟲的生長帶來了有利環境,因其具有個體微小、繁殖速度快、活動隱蔽、寄主植物廣等特點,其對作物的危害程度更大且用常規的防治方法難以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那么抗性蚜蟲該如何防治呢?

蚜蟲為什么難防難治?
1、天氣導致蚜蟲大發生。偏高的氣溫、偏少的降水,較低的相對濕度對蚜蟲的發生、繁殖非常有利(蚜蟲發生的適溫度24-28℃、適相對濕度50-85%)。3-5天即可繁殖一代,一頭蚜蟲一生可繁殖50-70頭,且世代重疊,造成防治難度大。
2、天敵的數量減少導致蚜蟲大發生。近年來,由于農業生產噴灑的大量農藥,導致七星飄蟲數量減少,草蛉更是很少發現,天敵數量減少,控制不了蚜蟲的蔓延,是導致蚜蟲發生的主要因素。
抗性蚜蟲如何有效防控?
在蚜蟲的防治管理上,應當按照“見蟲就防、早防早治”的原則,以及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天敵防治、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另外,防治理想時期是蚜蟲初發期的早春。有效防治蚜蟲的具體方法如下:
1、品種與耕種模式防治蚜蟲
使用抗病性強的作物品種,進行輪茬換作種植方式,能夠大幅減少田間蚜蟲的數量,比如說與韭菜等具有強烈氣味刺激性、對蚜蟲具有驅趕性的農作物進行輪作或套種,在夏季時盡量避免種植容易誘招蚜蟲的十字花科類作物。
2、清潔田地防治蚜蟲
保持田間清潔,在前茬作物收獲后或者果實采摘后或整枝修剪后,要及時對田間的秸稈、枯枝、落葉、雜草、亂物等進行清理,移出田外進行集中焚燒或深埋,并對土壤進行30公分左右的深翻曬墑,以此來滅殺和控制蚜蟲傳播的源頭。
3、加強施肥管理防治蚜蟲
因為蚜蟲喜嫩喜甜,比較喜歡刺吸作物苗株中碳水化合物,所以在施肥時,應當根據土壤肥力高低、不同作物生育期內的養分需求規律,盡量多施腐熟的有機肥、農家肥、生物菌肥,適量增施磷肥和鉀肥,一定要科學合理的控制使用或少用氮肥,在培育健壯植株、提高抗病蟲能力的同時,以防作物枝葉過度濃綠或貪青旺長、造成作物體內碳水化合物過多,否則會導致蚜蟲短時間內大范圍繁殖以及給蚜蟲爆發流行創造有利的條件。
4、沖刷涂白防治蚜蟲
對于種植較少的蔬菜與花卉苗木,可以在苗株上出現少量蚜蟲時,用水進行反復沖刷或者用毛細刷除;對于果樹來說,在冬春進行清園時,對樹體進行清刮老俏皮以及用涂白劑對樹干、骨干大枝等進行涂白,不僅能滅殺越冬蚜蟲,而且還可以預防蚜蟲產卵繁殖。
5、利用防蟲網防治蚜蟲
對于蚜蟲發生較多的地塊,可以在大棚、菜地、保護地等周邊搭設防蟲網,以此來預防外部蚜蟲侵入危害作物。
6、拌種包衣防治蚜蟲
在作物種植前,可以按照種子量的0.2-0.3%的比例,使用40%的辛硫磷、60%的吡蟲啉、48%的毒死蜱,對種子進行拌種包衣處理,不僅能夠有效的防治蚜蟲危害,還能兼防灰飛虱、紅蜘蛛、金針蟲、蠐螬、螻蛄等其他害蟲,同時這種防治方法花錢少、防治時間長,既經濟又省事。
7、土壤處理防治蚜蟲
土壤滅蟲,在作物播種前或定植前,可以使用5%噻蟲嗪或5%吡蟲啉顆粒防治蚜蟲,撒施用量每畝4-5公斤,溝施每畝1-1.5公斤即可。
8、灌澆藥液防治蚜蟲
對作物的苗床或者在澆定植水時,可以按照2000-3000倍60%吡蟲啉的使用濃度進行澆灌,能夠有效的防治作物苗期蚜蟲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