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種植過程較為復雜,育苗后還需要移栽。那么,移栽后水稻秧苗發黃是為啥?水稻不長根又是為啥?
水稻秧苗發黃的原因
在水稻育苗過程中,三葉前,秧苗的生長營養需求主要依靠胚乳,三葉過后,秧苗主要依靠根系從土壤中吸收養分,因此如果秧田中的氮肥施加不足,就會導致幼苗發黃。
管理不當導致秧苗發黃,比如田間溫度過高或過低,濕度過大或水分不足,放風不當等。
另外,如果田間的ph過高,影響到了秧苗吸收養分的過程,從而使得秧苗因營養不足而黃化。
水稻不長根的原因
1、水分:移栽過后,土壤溫度偏低,不利于根系的呼吸以及生長,同時還會影響秧苗地上部分的生長。
2、溫度:移栽過后,如果遭遇持續低溫,則會對秧苗的生長以及生根造成一定的影響,并且會使得秧苗容易出現生理性病害,導致秧苗僵苗。
3、秧苗質量:育苗期間管理不到位,導致用于移栽的秧苗的根系部分本身就比較弱,緩苗較慢,不容易扎根。
4、缺少鋅肥:水稻缺少鋅肥一般表現為節間縮短、上下葉鞘重疊、葉枕并列、葉片擴展和伸長受阻、根系生長差、不發新根,新生葉片基部變白,中下部葉片中脈兩側出現不規則的棕色斑點,嚴重時,棕色斑點擴展到葉梢和莖上,下部老葉發脆、枝容易折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