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許多保護地蔬菜種植區受臺風和降雨影響較大,尤其是部分區域因為河水倒灌、水位上漲和雨水倒灌等原因導致雨水進棚,對保護地尤其是溫室蔬菜的影響較大。棚室進水后,大棚又該如何管理呢?

1、棚室進水后,容易形成高濕度土壤,導致土壤透氣性差,病害高發,誘發系列影響蔬菜正常生長的問題。雨水倒灌后的棚室土壤應該如何進行處理,現做以下提示。
2、降低濕度。在及時排水后,可以通過大小行劃鋤的方式,打破土壤的表層郁閉;利用晴好天氣,加大通風量,增加土壤當中水分的蒸騰量來降低土壤濕度。有條件的棚室,可以選擇操作行鋪撒稻殼或作物秸稈的方式,也便于土壤水分降低和利于棚室內操作。
3、及時殺菌。雨水進棚后,形成的高濕度環境,為病原菌的繁衍和侵害創造了有利條件,尤其是一些土傳性病害,更應該引起大家的重視。土壤殺菌可以分為兩步走:首先,做好排澇后的土壤表層殺菌,可以選擇廣譜性的殺菌劑,如百菌清、甲基硫菌靈、多菌靈,細菌類藥劑可以選擇銅制劑、春雷霉素或噻唑鋅等,進行土壤表層藥劑噴霧,殺滅地表的病原菌。第二步,結合澆水,適當沖施藥劑,預防根腐病和部分莖部病害的同時,完成對土壤的二次殺菌。
4、合理施肥。雨水進棚后,因為土壤郁閉和濕度大等不利影響,對根系的影響較大,嚴重影響根系的吸收,此期的管理重點應該以養護根系為主,盡可能選擇一些有利于根系恢復和改善土壤通透性的肥料施用,如生物菌劑、海藻類、氨基酸類或碳肥等,施肥的重點是幫助植株恢復長勢。對于進水較輕,繼續大量元素供應的植株,應適量、輕度配合5、沖施大量元素水溶肥。此外,中微量元素的合理應用,有利于植株對養分的全面吸收和提升作物抗病性能。
綜合養護綜合做好土壤排水降濕、及時殺菌以及合理施肥的管理基礎上,做好后續的土壤養護工作,是確保后期蔬菜良好恢復和正常生長的關鍵。尤其是,一些棚室經歷過雨水浸泡,土壤結構破壞加大,“輕用肥,重養護”是下一步土壤養護和恢復的重點。管理中的棚室,可以通過合理用肥和澆水,以及鋪設稻殼或秸稈的方式,做好土壤養護的緩沖處理。對于尚未定植的棚室,可以適當增加稻殼糞肥或有機肥用量,適量施用微生物菌劑,改善土壤通透性和根際微生態環境,幫助土壤恢復。
連續強降雨,為蔬菜生產造成許多影響,在此為種植戶提醒幾點注意事項:
1、棚室出現問題的,及時修理棚室,高溫棚后墻可采用薄鐵片、細鋼絲網、薄板等可以支撐的物件立于后墻立柱處,然后重新將后墻填土加固。
2、立即將棚室內的積水排除并采取澇澆園的方式即用井水澆一遍,這個操作模式不管是定植上蔬菜還是空白地塊都應采取的措施,降雨后雨水大都呈酸性,利用澇澆園的方式將雨水帶來的不良物質沖走或下滲到土壤,減輕對作物的危害。
3、對于水淹的棚室,建議測一下土壤ph值,對于呈酸性的土壤可畝用40--80斤石灰調節土壤。
4、對于已經定植并進水的棚室,應在排水、處理后及時補種或換茬。部分地區因時間關系建議重新定植西葫蘆、甘藍、白菜等蔬菜減少經濟損失。
5、已經定植并進水的蔬菜,可用枯草芽孢桿菌沖施一次或者直接用枯草芽孢桿菌葉面噴施(包括地面)來減輕病害的發生,也可用廣譜性殺菌劑處理。
6、對于露天蔬菜來說,這次的降水影響較大,過水后澇澆園并立即葉面噴施,隨水沖施殺菌劑防止病害大面積爆發。植株出現死棵后,應立即切斷與其他好植株的通水,可以將死亡的植株鏟除并用殺菌藥劑將土壤消毒,同時將本處的水溝隔斷,以后澆水從其他溝內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