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番茄褐色皺果病毒疫情阻截防控措施,確保番茄、辣椒生產,全國農技中心制定本技術方案。
番茄褐色皺果病毒監測防控策略
堅持關口前移、積極防御、主動治理,壓實疫情防控屬地責任和企業生產主體責任,抓好種子種苗檢疫監管,強化生產期監測調查,及時上報處置新發疫情,力爭疫情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
番茄褐色皺果病毒監測防控重點
根據全國番茄、辣椒等茄科作物生產布局和番茄褐色皺果病毒發生分布情況,實施分類指導、分區治理。
(一)制種區。重點關注甘肅、新疆、山東、江蘇。▍^)番茄和辣椒種子種苗繁育基地縣(市、區)和海南南繁育種基地。
(二)生產區。重點關注商品番茄辣椒生產地區,包括河南,山東,河北,江蘇等番茄主產區,以及貴州,云南,河南,湖南,四川,山東、廣西等辣椒主產區。
番茄褐色皺果病毒監測防控措施
(一)檢疫監管。產地檢疫監管。嚴格落實產地檢疫各項要求,督促指導制種企業落實檢疫措施,對來自高風險區的種子和種苗加大田間調查次數。調運檢疫監管。對從外地調入的番茄和辣椒種子種苗要查驗植物檢疫證書,必要時進行復檢,親本種子力爭批批抽檢。對申請從本地調出的要查驗產地檢疫合格證,按照程序開具植物檢疫證書,無產地檢疫合格證的應抽樣進行室內檢測,檢測合格的方可開具植物檢疫證書。國外引種檢疫監管。對首次引進的番茄和辣椒種子,開展風險評估,按照《國(境)外引進農業種苗檢疫審批單》的審批意見,做好隔離試種,加強疫情監測。
(二)田間監測。重點在茄科作物苗期、開花坐果期和結果期等番茄褐色皺果病毒顯癥期開展監測調查。制種區。育苗圃在茄科作物出苗至移栽前,逐圃調查不少于1次。種苗移栽定植后田間調查不少于2次,調查面積應占種植面積的20%以上。如發現有疑似發病癥狀的植株,記錄詳細信息,采集樣品送實驗室檢測,同時跟蹤調查1—2次。調查過程中,按照五點法、棋盤法等抽樣方法監測調查,確保樣品具有代表性和隨機性。生產區。田間調查不少于2次,監測時期和抽樣方法同上。
(三)病毒檢測。田間檢測。在田間發現疑似病株或果實,可利用快速檢測試紙條或試劑盒等進行快速檢測。實驗室檢測。參照《植物病毒檢測規范(SN/T2964—2011)》,一般使用逆轉錄PCR、實時熒光定量PCR對采集的葉片和果實樣品進行檢測,使用實時熒光定量PCR對種子進行檢測。
(四)防控處置。田間管理。選擇經過認證的無病毒種子和種苗,選育和種植抗病毒的品種。育苗田圃和制種田塊,不同批次間做好隔離,生產作業的農具、機械設備、衣物等專田專用。疫情處置。發現疫情后,及時鏟除染疫病株和周圍的植株,檢查清理周邊寄主植物,統一帶出種植區域后集中銷毀。同時,進行高溫悶棚和土壤消毒,并及時對操作工具等消殺處理。染疫田塊和大棚可采取3年非寄主作物(如禾本科作物)輪作或休耕。(來源:全國農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