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玉米大多已經收割完畢,農民朋友們開始著手播種小麥事宜。大多數的農民會提前準備小麥肥,其實這樣做有風險,因為選用小麥肥還要注意土壤酸堿性。對癥下肥才能使小麥生長更茁壯。
近日,為進一步了解河南小麥主產區新鄉市的土壤狀況,更好地指導農民用肥,提高土壤耕種質量。中農控股農化服務人員走訪了輝縣和延津縣部分村莊,利用酸堿試紙和土壤速測儀對土壤酸堿度進行測試。現正值玉米生長后期,土壤中氮磷鉀的養分基本耗完,下茬小麥主要靠施肥補充。土壤酸堿性結果基本顯示為弱堿性(pH=7.5-8.5),而農民在選購肥料時基本不考慮耕地土壤酸堿性,只考慮化肥的養分含量和氮磷鉀養分配比,導致施肥效果不佳造成次生土壤鹽堿化和肥力退化。
調節土壤堿性的肥料就是有機肥,由于有機肥在分解的過程中可以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可以增加土壤中碳酸鈣的溶解度,從而降低土壤的pH值。
農民施用小麥底肥時習慣性地施用二銨,而二銨的水溶性呈弱堿性(pH≈8.0)。相反,一銨的水溶性呈弱酸性(pH≈4.0)。由此可見,施用一銨對堿性土壤具有酸堿中和的效應。復合肥和復混肥中的氮源宜選擇硫酸銨、氯化銨和尿素等酸性或中性肥料。另外,在堿性土壤中,許多中微量元素如:鐵、錳、硼、鋅的有效性也會大大降低,易造成作物發生生理性病害,降低病蟲害抵抗力,嚴重時影響產量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