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描述
【產品說明】:
渝糯930-科光種苗
中早熟,東南地區(qū)出苗至鮮穗采摘86天,西南地區(qū)90天左右,株型半緊湊,株高222厘米,穗位94厘米,支鏈淀粉占總淀粉含量的99.3%。在東南區(qū)比對照蘇玉糯5號增產18.3%。適宜川、渝、黔、蘇、浙、閩、粵、桂、贛、皖等地區(qū)種植。
該品種具有植株矮,抗倒伏,苞葉完整,穗行直,穗位低等特點。適宜春秋兩季種植。
品種主要性狀:
四川平丘春播,從出苗至鮮穗采收87.5天,葉鞘顏色紫,葉頂部形狀尖到圓形,葉片與莖桿角度中,葉鞘顏色綠,雄穗一級側枝數(shù)目多,雄穗主軸與分枝的角度中,雄穗側枝姿態(tài)中度彎曲,雄穗高位側枝以上主軸長度長,雄穗穎片基部顏色綠,穎片除基部外顏色淺紫,花藥顏色綠紫,花絲顏色綠,果穗形狀中間型,籽粒類型糯質型,籽粒頂端主要顏色白,籽粒背面顏色白,穗軸穎片顏色白,籽粒排列形式直,兩年區(qū)試平均株高225.0厘米,穗位高100.1厘米,穗長19.2厘米,穗行數(shù)15.5行,百粒重30.1克,出籽率72.1%,皮渣率11.6%。品質品嘗評分86.1分,品質測試支鏈淀粉平均含量98.9%,粗淀粉含量62.7%。貴州地區(qū)引種試驗生育期平均95.2天,株高221.1厘米。重慶地區(qū)引種試驗從出苗至鮮穗采收92.5天,比渝糯7號晚3.5天,株高229厘米,穗位高95厘米,穗長19.2厘米,穗粗5.0厘米,穗行數(shù)15.7行,行粒數(shù)35.8粒,百粒重31.2克,果穗長錐型,籽粒糯質硬粒型,籽粒白色,穗軸白色。
東南地區(qū)出苗至鮮穗采摘86天,比對照蘇玉糯5號晚1天。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淺紫色,花藥黃色,穎殼紫綠色。株型半緊湊,株高222厘米,穗位94厘米,成株葉片數(shù)21片;ńz淺粉紅色,果穗長錐型,穗長18.2厘米,穗行數(shù)14~16行,穗軸白色,籽粒白色、糯質硬粒型,百粒重(鮮籽粒)30.3克。支鏈淀粉占總淀粉含量的99.3%,達到糯玉米標準。
適應性:
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感大斑病、小斑病和紋枯病,高感絲黑穗。辉跂|南區(qū)經接種鑒定:抗紋枯病,中抗小斑病和莖腐病,感大斑病。經貴州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中抗紋枯病,抗大斑病,高抗小斑病,感絲黑穗病,抗穗腐病,感灰斑病,抗銹病。
產量表現(xiàn):2017年參加四川省鮮食糯玉米組區(qū)域試驗,鮮穗平均畝產885.8公斤,比對照渝糯7號增產5.8%;201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912.2公斤,比對照渝糯7號增產7.8%;兩年區(qū)試平均畝產899.0公斤,比對照渝糯7號增產6.8%;兩年區(qū)試增產點率87.5%。2019年重慶地區(qū)引種適應性試驗6個試點全部增產,平均畝產988.2公斤,較對照渝糯7號增產14.5%。2019年貴州省引種適應性試驗中,平均畝產鮮果穗850.46kg,7個點5增2減,增產點率為83.30%。2010~2011年參加東南鮮食糯玉米品種區(qū)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鮮穗850.9千克,比對照蘇玉糯5號增產18.3%。
主要栽培措施:
四川地區(qū),適宜春播,注意與其他類型品種隔離;種植密度:每畝種植3300株左右為宜;肥水管理:重施底肥,輕施拔節(jié)肥,重施攻苞肥;病蟲防治:綜合防治病蟲害,注意防治絲黑穗病,絲黑穗病高發(fā)區(qū)慎用。重慶地區(qū),隔離種植,育苗移栽,適宜地區(qū)春秋兩季均可種植,春季提早或秋季延遲種植,均應采取保護設施栽培,但應防止過早或過晚播種影響收成;合理密植,春季畝3000-3300株為宜,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塊種植,加強肥水管理:重施底肥,輕施拔節(jié)肥,重施攻苞肥,有機肥與無機肥混合施用,磷、鉀肥作基施,其中底肥占30%,拔節(jié)孕穗肥占70%;田間管理:及時勻苗補苗,確保苗齊苗壯,加強中耕除草,防治蟲害;適時采收:吐絲后22~25天及時采收鮮穗,灌漿期氣溫高可適當提前采收,反之則適當延后采收,過早或過遲都難確保食用品質、商品品質;注意防治大斑病、小斑病和紋枯病、絲黑穗病和玉米螟。東南地區(qū),中等肥力以上地塊栽培,3月上旬至4月中旬播種,畝密度3200~4000株;注意防治大斑病和玉米螟。
適宜種植區(qū)域:
該品種適宜在四川省平壩丘陵,重慶市海拔800米以下,貴州,江蘇中南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江西,安徽中南部,鮮食糯玉米區(qū)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