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位置 江津位于長江上游,重慶市西南部,介于東徑105°49′~106°36′和北緯28°28′~29°28′。東鄰綦江、巴南..." />
一、地理位置 江津位于長江上游,重慶市西南部,介于東徑105°49′~106°36′和北緯28°28′~29°28′。東鄰綦江、巴南,西接永川、合江,南靠貴州習水,北連璧山、九龍坡。東西(寬處)相距83公里,南北(長處)相距100公里,幅員3218.72平方公里。
二、地形地貌 江津地處川東平行嶺谷褶皺區西南端,屬丘陵兼低山地貌。四周低山環抱,境內有6條背斜(南溫泉背斜、石龍峽背斜、溫塘峽背斜、瀝鼻峽背斜、塘河背斜、觀音峽背斜)和7個向斜(太公山向斜、崇興向斜、中峰寺向斜、江津向斜、楊柳向斜、羊石向斜、沙井向斜),丘陵起伏,余脈蜿蜒。南部山高坡陡,海拔在500~800米之間,邊緣高山重疊,海拔在1000~1700米之間,的四面山蜈蚣壩海拔1709.4米;北部碑槽、華蓋槽、龍門槽呈“川”字縱列,海拔在180~500米之間。的珞璜鎮石家溝海拔為179.2米,形成南高北低傾斜地形,南北相對高差1530.2米。據估算,丘陵占65.1%,山地占31.8%,河谷階地平壩占3.1%。
三、山脈植被資源 江津境內有大小78座山峰。與綦江交界的有龍登山、陽照山、駱來山,與璧山、九龍坡接壤的有華蓋槽、燕尾山,與永川毗鄰的有碑槽,與合江、貴州相連的有大婁山北向余脈。其中,駱來山、陽照山、華蓋山、川洞、石巖山、老龍坪、四面山、毛坪、周家巖、屏山等十余座山海拔1000米以上。2011年,全區森林面積已達184.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0.5%。境內動植物種類在2400種以上。常見森林植物二百四十多種,據分類工作者估計總的植物種類超過1500種。四面山有脊椎類野生動物207種(其中屬國家保護的有23種)。江河魚類有17科,78種。
四、河流水文 江津境內流域面積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道有27條。長江干流127公里由西向東橫貫全境,綦江(古稱僰溪)河、筍溪河、塘河、璧南河(原名津璧河)、臨江河、驢子溪等常年性河流由南北注入長江,構成縱橫交錯的自然水系。
五、農業氣候 江津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2011年,全年平均氣溫18.9度,溫度43度,溫度1度,日照1143小時,無霜期332天,降雨量725毫米,
六、行政區劃 江津區共轄28鎮(街道辦事處),184個村,81個社區。戶籍人口15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93.86萬,非農業戶口56.40萬)。按功能可分為城郊都市農業鎮(街):幾江街道、鼎山街道、德感街道、雙福新區、珞璜鎮;主導特色農業鎮:石蟆鎮、油溪鎮、支坪鎮、石門鎮、吳灘鎮、賈嗣鎮、杜市鎮、朱楊鎮、廣興鎮、夏壩鎮;現代農業示范鎮:龍華鎮、慈云鎮、白沙鎮、先鋒鎮、李市鎮;山區富硒產業鎮:蔡家鎮、柏林鎮、永興鎮、四面山鎮、西湖鎮、中山鎮、嘉平鎮、塘河鎮。
七、農業基礎設施 2012年,江津有山平塘7922口,中型水庫2座,。ㄒ唬┬退畮21座,小(二)型水庫193座,塘7922口,引水渠45條,石河堰203處,提灌站206個,有效灌溉面積51.09萬畝,節水灌溉面積17.7萬畝。全區公路通車里程達406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2公路,一級公路51公里,二級公路422公里,三級公路150公里,四級公路2105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早在2006年,江津就實現電話村村通,農村現擁有固定電話12.1萬部;微波通訊覆蓋率達以上,城鄉移動電話用戶76.6萬戶(未專門對農村用戶進行統計)。
八、 農業生產 2012年未,江津常用耕地面積11.35萬公頃,農用機械總動力35.81萬千瓦, 糧食播種面積10.21萬公頃、產量65.79萬噸,油料播種面積0.65萬公頃、產量1.19萬噸,蔬菜播種面積3.14萬公頃、產量71.53萬噸,花椒產量2.98萬噸,柑橘產量13.22萬噸,肉豬出欄數100.08萬頭,肉類總產量9.54萬噸,水產品產量1.65萬噸,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88.5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