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帝山,古稱“官地山”,地處呂梁山脈中段,南北長約120公里、東西寬約96公里,轄區范圍跨涉呂梁地區的交城、文水、汾陽、中陽、離石、..." />
關帝山,古稱“官地山”,地處呂梁山脈中段,南北長約120公里、東西寬約96公里,轄區范圍跨涉呂梁地區的交城、文水、汾陽、中陽、離石、方山六縣市和太原市的婁煩縣和古交市的29個鄉鎮,415個自然村。局機關駐文水縣開柵鎮,距文水縣城10公里,距太原市66公里。自古以來,這里森林茂密,鳥獸繁多,民間流傳著“砍不完的南陽山,拖不盡的官地山”的民謠,被譽為華北地區的“天然植物園”、“天然動物園”、“天然大氧吧”,以其優美的森林環境,奇特的自然風光,豐富的人文景觀,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黃土高原上一顆獨具特色的綠色明珠。
關帝林區始創于民國時期,1949年3月,華北建立交汾林牧場,此為關帝林局解放前的前身;太原解放后,交汾林牧場正式定名為太原市政府交汾林牧管理場,業務隸屬太原市政府林業處;1950年1月成立山西省林業第三分局,由省林業局直接管理;1952年5月,第三分局改為關帝山林區;1956年8月關帝山林區改為關帝山林業局;1957年10月又改稱關帝山森林經營局;2006年8月更名為關帝山國有林管理局。
關帝林區是山西省面積、森林資源為豐富的省直國有林區,全區現有經營總面積276596公頃,活立木蓄積150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0.9%,其中林業用地面積262944公頃。天然林是關帝林區森林資源的主體,面積達148974公頃,占全省天然林的18.1%、省直林區的28.9%;蓄積1372萬立方米,占全省的30.1%、省直林區的36.7%。這些森林每年可涵養水源2830萬噸,減少土壤流失186萬噸,吸收92萬噸二氧化碳,釋放81.4萬噸氧氣。每年產生的森林生態效益總價值達48.6億元。
關帝林區主體自東北向西南由云頂山、孝文山、真武山、薛公嶺等高大山峰連貫的主脊線及其兩側起伏的山巒和縱橫的溝壑所構成,全區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主峰孝文山,海拔2831米,系呂梁山脈峰,山西省第二高峰。內有汾河和三川河兩大河系源頭,中部是汾河一級支流文峪河由西向東,流貫全境;東部是汾河支流澗河、西川河、屯蘭河、岱川河、原平川河的源頭地帶;西部是三川河主要支流東川河、北川河、南川河的上游地帶。在山西生態環境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是省城太原、晉中盆地及汾河走廊的重要生態屏障,對于改善和優化黃河中游生態環境發揮著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