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壽光和中農大合研的嫁接機器人穿梭在人們之中,引起了不少的關注。這是在第十三屆壽光菜博會的開幕會上,其中呈現出蔬菜的盛宴景象,于4月20日所舉行。在主展區,一廳一品,一步一景,人們沉浸之中,貼別是那多樣的“科技韻味”,真讓人耐人尋味。于4月20日所舉行。
農業大學張鐵中教授正帶領他的團隊操作嫁接機器人。只見機器人屈身苗床之上,定位蔬菜瓜果幼苗,然后快速抓取并切削種苗,接合、固定一氣呵成,眨眼之間,一株黃瓜苗和南瓜苗嫁接而成的菜苗就完成了。觀眾不由得發出驚嘆聲,繼而鼓起掌來。
張鐵中教授介紹,嫁接機器人可廣泛用于黃瓜、西瓜、甜瓜等瓜菜苗的自動嫁接,嫁接速度最高可達每小時800多株,是人工作業的6至7倍,嫁接的成功率在95%以上。嫁接機器人的技術相比采摘機器人來說更加成熟可靠,目前已完成試驗階段,即可投放市場。
本屆菜博會組委會設計部副部長張建衛告訴記者,7號展廳的特點就是高科技元素多,今年新增種植模式30余種、前沿技術100余項。
有了光伏電,不怕連陰天
菜農最怕連陰天。然而,參觀了7號展廳后,壽光侯鎮菜農張明強覺得連陰天也不可怕了,因為采用太陽能光伏發出的直流電,可直接為溫室大棚進行補光。
工作人員介紹說,溫室頂部的太陽能電池板為LED燈供電,整體系統是利用光伏太陽能電池板分光技術,將太陽光分為植物需要的光能和用于太陽能發電的光能。經過“分光”,適合植物生長的紅光等“營養光”進入大棚,而抑制植物生長的藍紫光則被隔離。“營養光”采用納米補光系統,在陰雨雪天、夜晚等光照不足的時候能為植物提供足夠的光,從而延長植物的光照時間,同時還能提升大棚內的溫度,可使3個月的生長周期縮短至兩個月,蔬菜增產效果顯著。
據了解,光伏太陽能溫室分光術還有一項重大功效是溫室內種植的蔬菜不打農藥卻沒病蟲害。這是因為多數大棚蔬菜害蟲的眼睛都是復眼,其視覺系統只對藍紫光敏感。大棚隔絕了藍紫光,害蟲就以為大棚是黑的,因而不會進入,偶有漏網的,在補光系統的影響下,也不能正常產卵。
茄子結出三色果
5號展廳內,有十幾棵高約3米的茄子樹,引起了觀眾的濃厚興趣,因為它上面結有3種不同顏色的茄果。除了人們平時經常見到的紫色長條茄外,還有紫白花紋相間的花紋茄和雪白色長條茄,錯綜相間,煞是喜人。乍看上去,像一棵長滿不同顏色果實的果樹。
工作人員介紹,白色的茄子叫“白天使”,花紋相間的茄子叫“花茄”。這些茄子樹之所以會長出3種顏色不一樣的茄果,是因為技術人員采用了托魯巴姆高位嫁接術在它們身上進行了“改良換代”。茄子樹在育苗后,就像桃樹等果木嫁接原理一樣,把不同品種的茄子“放”到同一株茄子樹上生長,用野生茄子托魯巴姆作為嫁接砧木,用常規品種茄子做接穗進行高位嫁接,既提高了抗病性和產量,還實現了一株多果。
除不同顏色的茄子外,記者還在5號展廳看到了黑色西紅柿和白色黃瓜。5號展廳集中展示當今蔬菜最新品種和實地種植技術,共有18大類1500個品種,同時穿插著文化濃郁、寓意深刻的人文景點,菜景相映,讓游客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