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很多人簡單堆制農家有機肥的時候,產生大量的氨、硫化氫、多胺、硫醇等致惡臭物質,影響環境質量,同時蚊蠅孳生,傳播病害。由于采用厭氧發酵,堆制時間長達40多天,料堆中微生物活動受到限制,物料腐熟產生的大部分氨氣無法及時被微生物同化利用而直接釋放到空氣中,不僅產生惡臭,污染環境,而且造成養分的大量損失。
60年代后期迅速發展起來的堆肥化技術,是指處理過程中利用復合微生物在特定的環境中對有機物進行分解的特點,將有機廢棄物降解成具有穩定肥效的有機質,用于培肥地力和改良土壤。由于堆肥化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可以達到“化”、“減量化”、“資源化”的效果,并且具有經濟、實用、不需外加能源、不產生二次污染等特點,因此,70年代后,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重視,并迅速成為環保領域內的一個研究和發展熱點。
堆肥化技術是在好氧條件下,通過加入發酵微生物,產生高溫,消滅物料中的病原菌和蟲卵等有害物質,加速物料的腐熟,一般整個腐熟期15-20天左右。
堆肥化技術操作簡單,適合一般農家操作,具體做法各地因條件不同而異。現介紹北京地區選用“滿園春”生物發酵劑的一種堆制方法,供作參考。以雞糞或豬糞為原料,麥秸為輔料,堆制地點應選擇在背風、向陽及近水源處。材料配比是新鮮雞糞或豬糞600公斤,麥秸400公斤,尿素20公斤,水500公斤,滿園春生物發酵劑3公斤。堆制時先將麥秸鍘成3-5厘米長的碎料,攤在地面上,按比例摻入糞便和水,隨摻隨堆,攪拌均勻,堆成1-1.5米高的料堆。堆肥應在室外溫度達到15℃以上時進行。一般在堆后5天料堆溫度會逐漸上升,時能達70℃,此后應每天翻堆一次,以便降溫和保持物料的通氣性。當物料溫度不再上升或下降,變化平穩,外觀呈黑褐色,并伴有白色菌團時發酵腐熟結束。
采用堆肥化技術,并添加“滿園春”生物發酵劑制作的生物有機肥,內含多種有益微生物,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長,有益微生物大量活動能夠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促進作物生長。由于添加有益微生物,發酵時間短,腐熟,養分損失少,肥效相對農家肥和烘干雞糞較快。發酵過程中有機廢棄物在有益微生物的作用下,物料中原有的對作物有害的蟲害和病原菌基本被消滅,減少了施入土壤中有害物質的量。另外,生物有機肥經過發酵,充分腐熟后施入土壤,不會造成作物燒根燒苗,而其他方法制造的有機肥料腐熟不,用量稍大,就會出現燒根燒苗,導致減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