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以來,調節劑在農作物生產中幫了農民的大忙。不過有時候使用不當則會引起相反的效果,今天為大家提供5點小常識,帶領大家一起走出使用調節劑的幾點誤區。
誤區一:以“劑”代“肥”植物生長調理劑必需在充足的水肥條件下才干發揮顯著的成效,但有的植物生長調理劑被廠商夸張了運用效果,致使一些農戶把其當成肥料運用,把促進作物生長的希望寄予在植物生長調理劑身上,而不在施肥、灌水、中耕、松土等常規技術上下時間,終影響到植物生長調理劑的運用效果。
誤區二:隨意加大用量植物生長調理劑屬激素類物質,普通每畝用量只需幾克或幾毫升。但有的農戶總怕用量少了沒有效果,隨意加大植物生長調理劑用量或運用濃度,這樣做不但不能促進植物生長,反而會使其生長遭到抑止,嚴重的以至招致葉片畸形、枯槁零落、整株死亡。
誤區三:直接對水運用有些植物生長調理劑,如消費上運用較多的九二○(赤霉素),必需用酒精或溫熱的高度數白酒溶解后,才干對水運用。但有的農戶在運用植物生長調理劑前,常常不認真閱讀運用闡明,而是將植物生長調理劑直接對水運用。由于有的植物生長調理劑不能直接在水中溶解,加之微量的植物生長調理劑若不事前配制成“母液”后再配制成需求濃度,藥劑很難一次混勻,也會影響到運用效果。
誤區四:隨意與其他物質混用植物生長調理劑與化肥、農藥等其他物質能否混用,必需在認真閱讀闡明并經過實驗后才干肯定。但很多農戶在運用植物生長調理劑時,為圖省事,常將其隨意地與化肥、殺蟲劑、殺菌劑等混用,希望到達同時促進生長或保花保果、補充肥料或防病治蟲作用。但若混合不當會“事半功倍”,以至“勞而無功”。
誤區五:不看機遇,隨時噴施植物生長調理劑必需在植物生長的關鍵機遇(如黃瓜花芽分化期)運用,才干發揮成效。假如運用機遇不當,就不能收到理想效果,以至會產生“反作用”。有的農戶對此認識缺乏,以為無論什么時分噴施植物生長調理劑,都可以起到促進生長、增產、增收的效果,因而不看機遇,隨時噴施,招致噴施效果不佳,有的以至減產、減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