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在農產品的生長過程中是防治病蟲草害及衛生害蟲的重要農資產品。但是現在很多人對于購置農藥注意事項了解的并不多,一種農藥商品按介紹的使用方法施用后,能否達到預期的防治效果,與其質量好壞有著密切的關系。一個質量低劣的農藥,使用后不僅無效果,有的甚至發生藥害或人畜中毒事故,嚴重損害廣大農民群眾的利益,也給農業生產造成嚴重危害。下面小編將對農藥質量與監督等有關問題作一簡單介紹:
農藥質量及質量指標
農藥質量主要指產品事否符合質量標準的要求。一個質量較好的農藥,其各項指標都應達到標準的要求。不同的農藥產品其質量指標要求也不同。質量指標通常由外觀、有效成分含量及理化狀況三部分組成。
有效成分含量指標:該指標是農藥產品發揮藥效的基礎,一個合格的農藥,其有效成分含量應與產品標準標明值一致(即商品的外包裝上標簽所示數值)。如50%甲胺磷乳油,根據國家規定,其有效成分甲胺磷的含量應為49.0%-52.0%為合格,其含量不足49.0%,就是不合格產品若有效成分(甲胺磷)不足25.0%,則為劣質產品,若不含有甲胺磷,則為假劣農藥。優質產品則指標比一般的要高,且經過有關管理部門的檢測或考核批準后才能成為優質產品。
農藥理化狀況指標:
不同劑型產品有不同的要求,如:
(l)乳油類制劑,要有良好的乳化性能,能形成穩定的乳狀液。通俗地講,乳油產品加水稀釋后成乳白色,上無浮油,下無沉淀物或沉油。如果乳狀液質量不好,則藥液在噴施過程中前后濃度不一致,達不到應有的藥效;嚴重時,因藥液濃度分布不均勻,會造成不應有的藥害事故。
(2)可濕性粉劑制劑,要有良好的濕潤時間和細度,以及較高的懸浮率。通俗地講,可濕性粉劑加到水中很快分散,能形成很好的懸浮液,使藥液在噴施過程中,有效成份不至于沉于容器的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