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施用農藥的效果不僅和農藥的質量有關系,還和噴灑農藥時的天氣息息相關農藥施用的效果與氣溫、空氣濕度、光照、風向、風速和降水等氣象條件密切相關。氣象條件既影響農藥的藥效和對植物的藥害,也影響農藥對周圍環境的污染狀況。只有科學、合理地利用氣象條件,掌握正確的施藥技術,オ能省工、省藥、效果好,并可防止農藥對植物藥害的發生。
一、溫度條件的影響
高溫容易促進藥劑的分解和有效成分的揮發。天氣較熱時,藥劑的化學活性變強,農藥的毒性也相應變大。農作物在炎熱的天氣下生命カ旺盛,葉子上氣孔開放多而大,藥劑噴上去容易侵入到作物體內,以致受藥害。所以炎熱高溫的天氣條件下,盡可能不施藥,尤其是中午前后不宜施藥。如施藥,應該使用低濃度農藥,以防發生藥害和施藥人員中毒事故。農藥施用的時間應選在晴天早上8一lO時和下午4時以后進行。因為此時的氣溫不高,風カ較小,植物上方的空氣有逆溫層存在,可使藥劑不亂飛,而能比較均勻地噴酒在植株表面上,從而提高了藥效,降低了藥害。
另外,高溫季節,病蟲害活動規律有一定特點。有許多害蟲中(如稻飛虱、稻葉蟬等)都有喜陰避陽的習性,往往集中于植株下部叢間或葉背,而病害則多從葉背氣孔和下部葉片侵入。同時,在高溫季節,病蟲害繁殖漫延較快,病蟲害的抗藥性也會增強。所以,在高溫季節施藥時,要根據病蟲害的危害特征,合理確定噴藥部位,掌握的噴藥時機,并注重檢查藥效,適當更換農藥,降低病蟲害的抗藥性,提高防治效果。
二、濕度條件的影響
高濕度對農藥的影響主要是可以加速某些藥劑的化學分解作用,使藥劑失效或產生藥害。如葉面濕度大易黏附粉劑農藥,使農藥施用不均勻而導致藥害。同時,葉面上的露水也能沖淡藥劑,降低藥效。所以在霧天、露水多或剛下過雨時,不宜使用受濕度影響較大的波爾多液、氟硅酸鈉等藥劑。如必須用,就要采取一些相應的措施,例如,噴波爾多液時,減少硫酸銅用量或增加石灰用量。一般應選擇晴朗無風或微風,沒有露水的天氣條件下施藥。
以上就是天氣對農藥施用效果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