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殺菌劑新產品層出不窮,新成分也不少,單說帶“胺”字的就有點眼花繚亂,又是XX酰胺,又是XX菌胺的,稍不留神就記混了。為此,小編從登記企業及其品牌、防治對象、作用方式等角度做總結,讓農業人士不再搞混用錯。
生產企業及品牌(包含復配制劑)
1、巴斯夫:唑嘧菌胺(德勁)、氟唑菌酰胺(健達、健武)、啶酰菌胺(凱澤、凱津、翠澤);
2、拜耳:氟唑菌苯胺(阿馬士,種子處理劑)、氟吡菌胺(銀法利)、氟吡菌酰胺(路富達、露娜森、璐娜潤);
3、先正達:雙炔酰菌胺(瑞凡、瑞至)、嘧菌環胺(和瑞、賽德福)、吡唑萘菌胺(綠妃)、氟唑環菌胺(根穗寶,種子處理劑);
4、孟山都:硅噻菌胺(全蝕凈,種子處理劑);
5、美國高文:苯酰菌胺;
6、日本農藥:氟酰胺;
7、陜西湯普森、青島中達等:稻瘟酰胺。
主要防治對象
1、霜霉病、疫病、晚疫病:唑嘧菌胺(德勁)、苯酰菌胺(美國高文)、雙炔酰菌胺(瑞凡、瑞至)、氟吡菌胺(銀法利);
2、灰霉病:啶酰菌胺(凱澤、凱津)、氟唑菌酰胺(健達)、氟吡菌酰胺(露娜森)、嘧菌環胺(和瑞、賽德福);
3、炭疽病、白粉病、斑點落葉病:氟唑菌酰胺(健達、健武)、啶酰菌胺(翠澤、凱津)、嘧菌環胺(和瑞)、吡唑萘菌胺(綠妃);
4、稻瘟病:稻瘟酰胺;
5、紋枯病、立枯病、菌核病:氟吡菌酰胺(露娜森、露娜潤)、吡唑萘菌胺(綠妃)、氟唑環菌胺(根穗寶)、氟唑菌苯胺(阿馬士)、氟唑菌酰胺(健武)、氟酰胺等;
6、小麥全蝕病:硅噻菌胺(全蝕凈)。
作用機理
盡管都帶胺字,但作用機理可能會不一樣,大多數是線粒體電子傳遞鏈中琥珀酸泛醌還原酶抑制劑,也就是SDHI;還有氨基酸和蛋白質合成抑制劑、黑色素合成抑制劑、纖維素合成抑制劑、有絲分裂干擾、ATP形成抑制劑等等。
從上表內容可以看出:
1、國內企業該加速了:這些新成分及其產品的研制幾乎都是跨國企業的份,加上專利保護,國內企業只能等著搶湯喝;
2、一種活性成分多個復配制劑:既緩解了研發新成分在經費和時間上的難度,也通過合適的配方引導農民合理使用,延遲抗藥性的產生,降低產品價格和使用成本;
3、新理念、新賣點的提出無疑增加了品牌的含金量:巴斯夫健達、健武,從作物健康和新賣點上的開發,使產品銷售理念和賣點已經超越了傳統意義,的確是提升競爭力的智慧舉措。拜耳路富達,把氟吡菌酰胺這一原本作為殺菌劑銷售的產品,開發應用在根結線蟲防治上,提示我們,對產品應用和賣點的深挖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