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田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非常廣泛。在甘薯種植過程中,瘟病是一種常見的病害,如果不及時防治就會導致甘薯嚴重減產,本文將為大家介紹甘薯瘟病的有效防治技巧,供大家參考。
甘薯瘟病是一種萎縮型病害,病菌從植株傷口或薯塊的須根基部侵入,破壞組織的維管束,使水分和營養物質的運輸受阻,葉片青枯垂萎。整個生長期都能為害,但各個時期的癥狀不同。(1)苗期用病薯育苗,當苗高15cm左右時,1-3片葉開始凋萎,苗基部呈水漬狀,以后逐漸變成黃褐色乃至黑褐色,嚴重的青枯死亡。(2)大田生長期病苗栽后不發根,幾天后死掉。健苗栽后,蔓長30cm左右時,病菌從傷口侵入,葉片暗淡無光,中午萎蔫,莖基和入土部分,特別在有傷口的地方,呈黃褐色或黑褐色水漬狀,***后全部腐爛。生長后期,莖蔓各節已長出不定根,葉片不萎蔫,提起蔓扯斷不定根后,植株很快青枯死亡。多數須根出現水漬狀,用手拉易掉皮,僅留下線狀纖維。(3)薯塊早期感病的植株,一般不結薯或結少量根薯,后期感病時根本不結薯。感病輕的薯塊癥狀不明顯,但薯拐呈黑褐色纖維狀,根梢呈水漬狀,手拉容易脫皮。中度感病的薯塊,病菌已侵入薯肉,蒸煮不爛,失去食用價值,群眾稱為“硬尸薯”。感病重的,薯皮發生片狀黑褐色水漬狀病斑,薯肉為黃褐色,嚴重的全部爛掉,帶有刺鼻臭味。
【傳播途徑】:在溫度20-40℃范圍內,瘟病都能繁殖,以27-35℃和相對濕度80%以上生長繁衍***快,危害也***重。南方各薯區在4月下旬-10月末的高溫、高濕季節,都是傳播發病時期,6-9月是發病盛期。傳播媒介很廣,通過病苗、病薯、帶菌土、肥料和流水等都能相互交叉感染為喜。瘟病菌是好氣性菌,在水田里只能生存1年左右,在旱地里可存活3年。
【防治方法】:一,嚴格檢疫,搞好病情調查,劃分病區,禁止疫區薯(苗)出境上市銷售。建立無病留種地。第二,合理輪作,水旱輪作,或與小麥、玉米、大豆等作物輪作,是防病的方法之一,但不要和馬鈴薯、煙草、番茄等茄科作物輪作。第三,選用抗病品種。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為了讓廣大農藥肥料行業用戶能夠更好的學習、交流、研討、創新和發展,火爆農化招商網創建了一系列QQ交流群,希望廣大用戶誠信合作,財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