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途徑與發病條件
番茄莖基腐病是由一種真菌引起的土傳病害,在番茄苗期表現為立枯癥狀,在成株期表現為莖基腐。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存活、越冬或越夏,成為侵害田間新一茬番茄的初侵染源。這種病菌不產生孢子,而是以菌絲體和菌核萌發產生菌絲,從植株患病部位的表皮直接侵入,引起發病。菌絲通過病土、灌溉水、農具及帶菌的農家肥傳播,不斷地引起田間的再侵染。該病菌喜濕、耐旱,在溫度24攝氏度左右,相對濕度85%以上的條件下,極易引起田間發病。
引起病害的主要原因:一是番茄定植前溫室土壤沒有消毒;二是溫室連茬種植番茄、辣椒等茄果類和瓜類蔬菜,使病菌在土壤中連年積累,一旦條件適宜就會立刻發病;三是由于購進的種苗帶菌,而定植前又沒有進行消毒;四是管理不到位,如植株種植過密,長勢弱,棚室內通風不好,濕度大等等,就很容易引起病害的發生。

防治方法
1、土壤消毒。在番茄定植前用福爾馬林、甲醛、多菌靈、代森銨等藥劑處理土壤后,再行整地、覆膜、定植。
2、藥劑蘸根。對外購的番茄苗在定植時,用72.2%的霜霉威水劑(普力克)700倍液蘸根后再定植。
3、加強溫室管理。日光溫室的日溫盡量控制在25~28攝氏度,夜溫控制在13~15攝氏度左右,溫度過高時要注意放風,以控溫降濕,創造不利于病菌生長的環境條件。
4、藥劑灌根。田間發病初期,可用70%惡霉靈水劑1500倍液,或30%甲霜惡霉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20%氟嗎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灌根。每隔7~10天1次,連續2~3次。
5、病株莖基部堆覆藥土。對已發病較輕的植株,可按每平方米表土施用40%拌種雙粉劑9克的比例,將藥、土充分混勻后堆覆在病株基部,將病部埋上,利用番茄易生長不定根的生物學特性,促使其在病斑上方長出不定根,以爭取產量。
以上就是防治番茄莖基腐病的有效方法。更多作物種植栽培管理技術和肥料小知識小技巧請關注火爆農化招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