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果樹噴施農藥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一定要特別注意。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總結一下果樹噴施農藥的技巧!
1、果樹噴農藥注意一:多種農藥混合噴
一般果農為了一次能夠防治所有病蟲害,就有可能把六種農藥混合噴,結果發生了嚴重藥害。
一般來說要混合農藥必須注意三點:
(1)酸性和堿性不能混合,以防發生中和,降低藥效。有些同性農藥也不能混濁合,如石硫合劑和波爾多液,都屬于堿性,也不能混合。
(2)有些農藥不能混合,只能單獨噴。有些農藥雖可混合噴,但以2-3種為宜。如果多種混合,加大濃度,就會產生藥害。
(3)幾種能混合的農藥混合時,必須將各種農藥單獨應用的濃度適當降低,以防混合后患。
2、果樹噴農藥注意二:幼果期亂噴農藥和葉面肥
一般有果農給蘋果幼果噴“1605”,還有的給噴鋅肥(為了防治小葉子病)、鐵肥(為了防治黃葉病)等,結果都產生了果銹。實踐證明,在5月下旬之前不宜給蘋果幼果噴施含有磷、鋅、鐵、銅等成分的農藥和葉面肥。如果要噴濃度必須小。
3、果樹噴農藥注意三:高溫下噴施農藥
在赤日炎炎的中午,給蘋果樹噴農藥,結果葉片和果實都發生了藥害。一般來說,多數農藥不宜在高溫下噴。一是溫度過高,水分蒸發快,藥液濃度增大,就學會發生藥害。二是溫度過高,農藥分解失效快,凡是具有內吸的和滲透的,防效更差。
4、果樹噴農藥注意四:降雨前噴農藥
一般有果農認為天氣預報不一定準,雨前剛是陰天,人噴藥不會受熱,所以他給黃元帥噴波爾多液。他剛噴完藥,天就下了雨,就必須重噴。凡是剛噴波爾多液后,下了雨,沖走了白灰,留下銅離子,刺激果面就會產生藥害。
5、果樹噴農藥注意五:立即重噴
一般有些果農給果樹噴完藥后,看到藥筒里藥液沒,倒了太可惜!于是他有意給5株結蘋果多的樹噴了第二遍,結果發生藥害。其原因是噴了不起第二遍,等于加大了噴藥量。一般要噴第二遍,至少間隔7-10天。
蘋果樹病害防治打藥不在次數多,關鍵要打得巧,即要把藥用在防治病害的關鍵時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了解生產中主要病害的發生規律,然后根據發生規律,在病害敏感的時期提前用農藥,把病菌控制在未萌發或未侵染狀態,達到事半功倍效果。
褐斑病以菌絲塊或分生孢子盤在落葉上越冬,第二年春季4~5月份多雨時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干燥及漚爛的病葉無產生分生孢子能力),并通過雨水飛濺侵染近地面的葉片,5~6月份遇高溫高濕開始發病,7~8月份大量發病,10月份氣溫降低后停止危害,潛伏期13~55天。
斑點落葉病以菌絲在受害葉片、枝條和芽鱗中越冬,第二年春季產生分生孢子,隨氣流、風雨傳播,花后7~10天開始侵染,5~6月和8月份遇高溫大量發病。受害葉片病菌孢子形成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枝條上形成在7月份。
輪紋病又叫粗皮病、輪紋褐腐病。主要為害枝干和果實。該菌以菌絲體在枝干病瘤內越冬,第二年3~4月隨雨水傳播先侵染枝干,后侵染果實。6~7月份侵染幼果,但不發病。當果實在近成熟期遇高溫干旱則發病較重。發病高峰在采收前到貯藏后1個月。枝干病以皮孔為中心形成扁圓形紅褐色病斑,中心突起呈瘤狀物,病部邊緣龜裂,第二年中間產生黑色小粒點。果實感病以皮孔為中心生成水漬狀淡褐色小圓點(紅點),擴大后形成淺、深褐色相間的同心輪紋,并有茶褐色黏液溢出,全果很快腐爛,發出酸臭味。生長前期雨水多發病早,成熟期高溫干旱發病重,反之則輕。
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實。病菌以菌絲體在僵果、果苔、干枯枝及枝條破傷處等部位越冬,第二年分生孢子借雨水和昆蟲傳播,經皮孔侵入果實發病,并多次侵染。一般5月下旬至6月上旬進入侵染盛期,7~8月高溫高濕為發病盛期,病果大量出現。果實發病后,初為褐色小圓斑,后變為深褐色(或黑色)病斑并下陷,中心突起黑色小粒點呈同心輪紋狀排列。高溫、高濕、多雨時嚴重發生。果園密閉低洼,通風透光不良易發病。
總之,預防病害要抓住三個關鍵時期:一是冬、春季的清園工作,破壞病菌越冬場所,減少病菌越冬基數。二是花后3~5天至果實套袋前加強保護,防止病菌侵染。三是注意氣候變化,做到雨前噴藥,防止病菌擴散侵染。
以上就是果樹噴施農藥時應該注意的事項。更多作物種植栽培管理技術和肥料小知識小技巧請關注火爆農化招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