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育苗過程中生理性病害常有發生。那么蔬菜苗期常見病害有哪幾種?該如何防治?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蔬菜苗期常見病害以及防治方法,一起看看吧!
一、蔬菜苗期常見病害
1、猝倒病 發生于秧苗出土前至出土后的20天內,是由于病原菌侵入下胚軸,呈現水漬狀,引起苗腐爛,導致不能出土;幼苗莖基部受害時候多呈現水漬狀,嚴重的縱向縮成線狀倒伏;土壤潮濕時候,倒伏苗床周圍附近土壤多出現白色、棉絮狀菌絲。
2、立枯病 立枯病多發生于蔬菜苗期的中后期,主要危害莖基部,在基部產生橢圓形暗褐色病斑,然后逐漸凹陷,擴展后環繞幼莖,造成病部縊縮、干枯而死,但是不倒伏故稱“立枯”。在土壤潮濕時,病部長出稀疏、淡褐色、蛛網狀菌絲。
3、根腐病 主要危害幼苗根尖部和根頸部,發病時病部位呈現水漬狀,不縊縮,淺褐色、深褐色或紅色斑塊,嚴重時候腐爛軟化,病苗萎蔫枯黃而死。
4、漚根病 漚根病主要危害幼根,使得根皮銹褐色導致不發新根及不定根,易于拔起;病苗根部呈現褐色腐爛、干朽;地上部份生長緩慢,直至變黃枯死,腐爛。

二、發病因素及傳播因素
蔬菜苗期病害與苗床土壤溫濕度有很大關系, 低溫、高濕和土壤過份干燥有利于病害的發生; 苗床地勢低洼、土壤粘重、光照不足、通風性能差、排水不暢利于病害的發生。另外,播種過密、間苗不及時、澆水過量,偏施氮肥,苗床加溫不勻易誘發病害的發生。 苗期病害主要來自于帶菌土壤和病殘體。腐霉菌主要以菌絲體和孢子形式的方式越冬,然后通過雨水、農事以及使用帶菌糞肥傳播蔓延。種子播后吸水浸透24~48h后,卵孢子、厚垣孢子等越冬菌體開始萌發侵入萌芽的種子,引起種腐、根腐和出苗前芽腐;出苗后侵染莖基部,引起猝倒和立枯。腐霉菌和絲核菌可直接侵入,鐮孢菌從傷口侵入。侵入后,病菌在植株受害部位發育繁殖,不斷產生新的子實體,進行再侵染。 因此要防治好苗期病害一定要注意土壤消毒、苗床管理和外入物體(肥料、農具等)的消毒工作。
三、蔬菜苗期防治措施
1、苗床管理 施足基肥,氮、磷、鉀配合施用;播種均勻;調控苗床溫、濕度;及時剔除病、弱苗。
2、床土消毒 可單用多菌靈、甲基硫菌靈、拌種靈,惡霉靈,也可用敵磺鈉與代森鋅等量混合等藥劑進行土壤消毒。
3. 種子處理 恒溫水浸種,或1%鹽水消毒,或用多農藥浸種,生防制劑處理種子。
4. 化學防治 藥劑有銅氨合劑、百菌清、甲霜靈、代森錳鋅、惡霉靈、霜霉威鹽酸鹽等。
以上就是蔬菜苗期常見病害防治方法的所有介紹了,希望小編的分享能幫助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1988.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