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病害常年困擾著農民朋友,使得作物的產量明顯下滑,加強作物間的管理。
油菜菌核病的癥狀,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結實期發生重。莖、葉、花、角果均可受害,莖部受害重。莖部染病初現淺褐色水漬狀病斑,后發展為具輪紋狀的長條斑,邊緣褐色,濕度大時表生棉絮狀白色菌絲,病莖內髓部爛成空腔。病莖表皮開裂后,露出麻絲狀纖維,莖易折斷,致病部以上莖枝萎蔫枯死。葉片染病初呈不規則水浸狀,后形成近圓形至不規則形病斑,病斑中央黃褐色,外圍暗青色,周緣淺黃色,病斑上有時輪紋明顯,濕度大時長出白色綿毛狀菌絲,病葉易穿孔;ò耆静〕醭仕,漸變為蒼白色,后腐爛。
油菜菌核病的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主要以菌核混在土壤中或附著在采種株上、混雜在種子間越冬或越夏。有少數菌核萌發,使幼苗發病,絕大多數菌核在翌年3-4月間萌發,產生子囊盤。子囊孢子成熟后從子囊里彈出,借氣流傳播,侵染衰老的葉片和花瓣,長出菌絲體,致寄主組織腐爛變色。病菌從葉片擴展到葉柄,再侵入莖稈,也可通過病接觸或沾附進行重復侵染。生長后期又形成菌核越冬或越夏。菌絲生長發育和菌核形成適溫0-30℃,適溫度20℃,適相對濕度85%以上。
油菜菌核病的,及時摘除老黃病葉,開花后期摘除下部老黃腳葉、病葉,少數生長過旺的田塊,可提前到盛花期進行。油菜盛花期油菜田選用38%惡霜菌酯水劑800倍液或41%聚砹嘧霉胺1000倍液、倍樂溴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30%甲霜惡霉靈20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
以上就是油菜菌核病病害的癥狀及方法,農民朋友發現病株后及時拔除并將其帶離種植區域,可及時的控制病害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