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干枯病又叫栗疫病、栗腐爛病、栗潰瘍病、栗胴枯病、栗爛枝病,是板栗的一種主要病害,主要為害主干及主枝,少數在枝梢上引起枝枯。有些地區新嫁接的小樹發病很嚴重,常成片發生,引起樹皮腐爛,直至全株枯死。
板栗干枯病的癥狀
該病發病初期病部表皮出現圓形或不規則的褐色病斑,病部皮層組織松軟、稍隆起,有時流出黃褐色汁液,剝開病皮可見病部皮層組織潰爛,木質部變紅褐色,呈水浸狀,有濃烈的酒糟味。
病斑干燥后樹皮縱裂,春季在受害樹上可見許多橙黃色疣狀子座,直徑1~3毫米,潮濕時,從子座內排出黃色卷須狀的分生孢子角,秋后子座變為橘紅色,內部形成子囊殼。
病皮下和木質部之間,常生有白色羽毛狀扇形菌絲層,后變為黃褐色。
板栗干枯病的防治
1、選用適合當地栽培的豐產、抗病品種進行栽植,如明栗、長安栗以及紅栗、二露栗、領口大栗、油光栗和元花栗等。
2、在發病較重地區,擴種栗樹時,應盡量選用耐寒、抗病的品種。
3、用快刀將病變組織及帶菌組織刮除,刮后必須涂波美10度石硫合劑。
以上就是板栗干枯病的簡單介紹。更多產品和技術咨詢請關注1988.TV火爆農化招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