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園的地面管理,一般有清根除草,套種,和果園生草等三種主要管理方式!
清根除草是一個比較傳統的地面管理方式,現在一般不再提倡!
而套種現在勞動力成本一般比較高,很難會收回套種的成本!俗話說,誰套誰知道!特別是今年,由于連陰雨的影響,很多套種的花生都爛在地里生根發芽了!
現在大家都在逐步接受果園生草的管理方式,原來的時候,好像果園長草之后,園主感到很沒有面子,而現在觀念已經轉變!
特別是近兩年,大家都知道,為了提高果品的品質,大家都在提倡多施有機肥,可是現在雞糞等傳統土肥,由于超標,鹽分超標問題,現在很多園主在施肥的過程中還是比較謹慎的!
可是果園生草之后,一年的生草量一般為5000斤到6000斤,干草大約占70%,這是地上部分,而地下部分的生長量也基本相當!
也就是說,果園生草之后,如果管理得當,相當于每年為果園施用了1-2噸的有機肥!
果園生草是對全園或行間生草,不使土壤暴露,每年刈割或常年不刈割的一項土壤管理方法,對于維持土壤基礎肥力、改善土壤生態環境,推動果樹產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果園生草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果園土壤管理方法,19世紀中葉始于美國,到了20世紀40年代中期,由于開溝旋耕割草機問世,解決了割草問題,以及果園噴灌系統的發展,這種土壤管理模式在美國才得到大面積推廣。
隨后,世界果品生產發達國家新西蘭、日本、意大利、法國等國果園土壤管理大多采用生草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態及經濟效益。
果園生草是果園土壤管理制度一次重大變革,我國于20世紀90年代開始將果園生草制作為綠色果品生產技術體系在全國推廣建立了許多典型示范樣板,取得了一定成效,果園生草有以下好處:
1、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長期以來,果園內化肥的大量連年使用,造成土壤板結、酸堿失衡、肥力下降、果品質量下滑。草類根系密集,地上部分生長旺盛,含有大量豐富的有機質,翻壓后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肥力。
2、保持土壤墑情
綠肥作物對土壤墑情的保持,主要是通過活植物體減少行間土壤水分蒸發和吸收、調節降雨中地表水的供應平衡,生長旺盛時能覆蓋樹盤形成覆草保墑來實現的。
3、延長果樹根系活動時間
果園生草在春天能夠提高地溫,促使根系較清耕園進入生長期提早15-30天;在炎熱的夏季降低地表溫度,果樹根系旺盛生長;進入晚秋后,增加土壤溫度,延長根系活動1個月左右,對增加樹體貯存養分,充實花芽有十分良好的作用。冬季草覆蓋在地表,可以減輕凍土層的厚度,提高地溫,減輕和預防根系的凍害。
4、改善果園小氣候
由于綠肥作物對土壤理化性的改良,土壤中的水、肥、氣、熱表現協調,提高果園空氣濕度,夏季高溫時節果園比較涼爽,對果樹生長發育十分有益,并有利于減輕日灼病的發生。
5、疏松土壤
生草覆蓋和果園清耕比較,土壤物理性狀好,土壤疏松易碎,通氣良好,透水性好,能保持土壤結構穩定,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蚯蚓繁殖,促進土壤水穩性固粒結構的形成。
6、減少勞動力投入
果園生草、刈割和清耕相比,可以減少鋤草用工60%左右,并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另外,由于覆蓋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狀,提高了土壤肥力,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含量,可減少商品肥料和農家肥的施用量,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和栽植生草法相比,自然生草技術有著簡便易行、省工省錢、易于推廣的優勢。生長前期,先任由野草生長,利用活的草層進行覆蓋,當草長到30厘米時,及時留10厘米割倒,覆蓋樹盤。
生長中后期,雜草生長量大,一般要割2-3次,保持果園草高不超過30厘米;立秋后,停止割草至生長末期,任其自然死亡,使雜草產生一定數量的種子,保持下年的雜草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