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我國重要的大田糧食作物,在水稻種植過程中,農藥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有朋友發現在水稻田農藥使用過程中有農藥流失現象,那么怎么才能避免水稻田農藥流失呢?
改造滲水稻田,減少農藥滲濾滲水性稻田的農藥滲濾流失可達50%,雖然各地面積比例不高,但也不可忽視。滲水田不宜稻作,應改成旱作。
實行節水灌溉,控制排水時間主動排水是水溶性農藥流失的主要途徑。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如定額灌水、濕潤灌溉、勤灌淺灌、前水后干等,以減少稻田水層、稻田存水時間和排水量。施藥后需要控制排水時間,力求在3天內不排水,不讓較高農藥濃度的稻田水排出,如能使稻田不排水。
優化農藥品種,少用水溶性農藥防治稻縱卷葉螟、二化螟、三化螟等蟲害的主要農藥殺蟲單、殺蟲雙等水溶性農藥,近年來成為稻田使用的主要殺蟲劑,由于多年連續使用和一季多次使用,導致藥效降低、用量增大。從保護水環境、延緩害蟲抗性和降低毒性方面考慮都有必要減少這兩種農藥的用量和一季的使用次數,而當前的農藥市場為這種替代創造了條件。
監測農藥殘留,知曉污染程度在大量使用水溶性農藥的稻作區,于施藥期對地下水和地面水進行農藥殘留監測,以確定水溶性農藥的實際污染程度。
避免雨前施藥,減少通過徑流流失農藥。通過徑流流失主要發生在施藥后3天內,所以應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盡量避免在暴雨前施藥,這是防止農藥通過徑流流失的關鍵。此外,適當增加稻田田埂高度,可以減少溢出田埂的稻田水量;合理使用洗衣粉等濕展劑可增加稻株截留的農藥量,提高防效和減少進入稻田水的農藥量,進而減少通過徑流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