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蚜蟲是危害玉米的重要害蟲之一,屬于蚜科縊管蚜屬。這種害蟲以其強大的繁殖能力和廣泛的適應性,對玉米的生長和產量構成嚴重威脅。那么,玉米蚜蟲有哪些危害?玉米蚜蟲該如何防治呢?
玉米蚜蟲的危害表現
1、葉片受損:玉米蚜蟲主要吸食葉片汁液,導致葉片發黃、發紅或發紫,嚴重削弱葉片的光合作用能力,使玉米無法正常制造有機物,進而影響玉米的生長發育。
2、授粉受阻:當玉米蚜蟲發生在雄穗上時,會影響授粉過程,導致玉米雌穗出現少行缺粒和禿尖現象,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和品質。
3、植株衰弱:被害嚴重的玉米植株,其果穗往往瘦小,籽粒不飽滿,禿尖較長,整體植株生長衰弱,抵抗力降低,容易受到其他病蟲害的侵襲。
玉米蚜蟲的防治策略
針對玉米蚜蟲的危害,我們需要采取綜合的防治措施,盡可能地減少其對玉米的危害。
1、農業防治:
清理雜草:及時清理田間、路旁、溝旁的禾本科雜草,消滅玉米蚜蟲的寄主,降低蟲源基數。
合理施肥: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促進玉米植株健壯生長,提高抗蟲能力。
及時處理受害植株:在發生初期,及時除去受害嚴重的植株或雄穗,防止蚜蟲進一步擴散危害。
2、生物防治:
天敵利用:保護和釋放天敵,如蜘蛛、草蛉、龜紋瓢蟲等,這些天敵對玉米蚜蟲有較好的控制作用。當天敵與蚜蟲的數量比達到一定比例時,可以有效減少蚜蟲的危害。
3、物理防治:
黃板誘殺:利用玉米蚜蟲對黃色的趨性,在田間設置黃板誘殺蚜蟲,降低蟲源基數。
覆蓋薄膜:在田間覆蓋灰白色薄膜或掛銀白色薄膜帶,利用蚜蟲對灰白色的忌避習性,減少其對玉米的危害。
4、化學防治:
種子處理:在播種前,使用含有丁硫克百威或吡蟲啉的種衣劑或拌種劑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可以有效防治玉米蚜蟲和其他害蟲。
藥劑噴施:在玉米生長期間,根據蚜蟲的發生情況,選擇合適的藥劑進行噴施。常用的藥劑有高效氯氰菊酯、吡蟲啉、抗蚜威等。在噴施藥劑時,要注意藥劑的濃度和噴施時間,避免對玉米植株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總之,針對玉米蚜蟲的危害,我們需要采取綜合的防治措施,從農業、生物、物理和化學等多個方面入手,以盡可能地減少其對玉米的危害,確保玉米的產量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