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頂腐病是一種新型且日益嚴重的農作物病害,主要影響玉米的生長和產量。本文將詳細介紹玉米頂腐病的危害、癥狀、發病原因以及防治措施,幫助種植戶更好地了解和應對這一病害。
一、玉米頂腐病的危害
玉米頂腐病是一種系統侵染性病害,包括鐮刀菌頂腐病和細菌性頂腐病兩種類型。該病害在玉米的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生,對玉米生長造成嚴重影響,具體危害如下:
生長受阻:頂腐病導致玉米植株生長緩慢,發育遲緩,植株矮小。
葉片受損:葉片出現黃化、白化、綠化相間的條紋狀,嚴重時葉片邊緣變薄、缺損或枯死。
心葉異常:心葉粘連、不能正常展開,甚至扭曲呈“弓”形,有時雄穗也會被包裹在內。
莖稈腐爛:葉鞘、莖部腐爛,腐爛處有粘液,有時伴有臭味,嚴重時整個心葉可被拔出。
產量下降:頂腐病嚴重影響玉米的光合作用和物質積累,導致果穗變小、粒少、粒重減輕,造成產量顯著下降。一般年份病害發生可造成玉米產量損失5%~10%,嚴重年份可達20%以上。
二、玉米頂腐病的癥狀
玉米頂腐病的癥狀復雜多樣,具體表現如下:
苗期癥狀:系統侵染為主,表現為植株生長緩慢,葉緣失綠、出現黃色條斑,心葉皺縮、扭曲。重病苗莖基部變灰、變褐、變黑,甚至枯萎死亡。
成株期癥狀:再侵染為主,病株多矮小,但也有矮化不明顯的。葉片癥狀包括葉緣缺刻型、葉片枯死型、扭曲卷裹型等。莖部癥狀包括葉鞘、莖稈腐爛型、彎頭型、頂葉叢生型等。
三、玉米頂腐病的發病原因
病原菌:頂腐病主要由土壤中的串珠鐮刀菌引發,分為鐮刀菌頂腐病和細菌性頂腐病兩種。
環境條件:夏季高溫高濕有利于病原菌的傳播和侵入。特別是在喇叭口期遇到持續高溫時,病害易發生。
種植條件:田間密度大、施肥量大、排水不暢的地塊發病較重。早施肥、早澆水易造成玉米莖稈徒長、莖稈柔弱,田間通風透光條件差,有利于病原菌侵入。
四、玉米頂腐病的防治措施
選擇抗病品種:種植抗逆性強的品種是預防頂腐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不同玉米品種對頂腐病的抗病性不同,雜交種的抗病性通常高于自交系。
合理種植與管理:
合理密植:避免田間密度過大,提高通風透光條件。
排水管理:在低洼或排水不暢的地塊做好排水明溝準備,連雨天氣及時排水,以降低田間濕度。
施肥管理:適時適量施肥,避免過早或過量施肥導致玉米徒長。特別要注意鉀肥的施用,以增強玉米的抗逆能力。
中耕除草:適時中耕除草,提高土壤溫度,為玉米苗生長提供良好環境,同時減少雜草對養分的競爭。
藥劑防治:
預防為主:在病害發生前或初期,可選用吡唑醚菌酯、醚菌酯、戊唑醇、丙環唑等殺菌劑進行噴施防治。
發病后處理:一旦發現病株,要及時拔出并帶出田間集中銷毀。同時,選用適當的殺菌劑進行噴施防治,并混合殺蟲劑和葉面肥等營養調節劑一起使用,以達到殺蟲防病和提高植株抗逆性的效果。
輪作倒茬:常年發病地塊應選擇抗病品種,并與非禾本科作物進行輪作倒茬,以減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積累。
增強抗病能力:通過葉面噴施鋅肥、鉀肥和生長調節劑等營養物質,促進玉米生長健壯,提高抗病能力。
綜上所述,玉米頂腐病是一種嚴重危害玉米生長的病害。通過選擇抗病品種、合理種植與管理、藥劑防治以及輪作倒茬等綜合措施的實施,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頂腐病的發生和蔓延,確保玉米的高產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