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三化螟
發布時間:2014/8/9 10:35:56 瀏覽次數:17032次
三化螟只危害水稻,是一種單食性的害蟲。如何預防三化螟的危害呢?以下就是水稻三化螟的特征。
水稻三化螟形態特征:
成蟲前翅呈三角形。雌蛾前翅淡黃色,中央有一個黑點,腹部末端有一束黃褐色絨毛,產卵后脫落。雄蛾前翅淡褐色,翅尖至內緣中央附近有一斜帶,中央有一個黑色點,外緣七個黑點。卵塊長橢圓形,中央稍隆起,覆蓋黃褐色絨毛,卵塊內卵粒,中央三層,邊緣一、二層。幼蟲體為乳白色或淡黃綠色。腹足不發達。蛹初為黃白色,后變黃綠色,雄蛹觸角長達翅長的7/8,后足伸長達第七或第八腹節。雌蛹觸角長達翅長的1/2,后足伸長達第六腹節。
水稻三化螟發生特點:
成蟲口器退化,白天靜居在稻叢中,黃昏開始活動,有強烈的趨光撲燈習性,夜間交尾和產卵。在產卵時有選擇生長嫩綠茂密的水稻產卵。秧田卵塊多產于葉尖,大田卵塊多產于稻葉中、上部。雌蛾一生可產卵1~5塊,卵粒100~200多粒。
水稻三化螟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①齊泥割稻、鋤劈或拾毀冬作田的外露稻樁;②春耕灌水,淹沒稻樁10天;③選擇螟害輕的稻田或旱地作綠肥留種田;④減少水稻混栽,選用良種,調整播期,使水稻“危險生育期”避開蟻螟孵化盛期;⑤提高種子純度,合理施肥和水漿管理。
化學防治
①防治“枯心”:每畝有卵塊或枯心團超過120個的田塊,可防治1~2次;60個以下可挑治枯心團。防治1次,應在蟻螟孵化盛期用藥;防治2次,在孵化始盛期開始,5~7天再施藥1次。
②防治“白穗”:在蟻螟盛孵期內,破口期是防治白穗的時期。破口5%~10%時,施藥1次,若蟲量大,再增加1~2次施藥,間隔5天。
③常用藥劑:可用3.6%殺蟲單顆粒劑,每畝4千克撒施;或用20%三唑磷乳油,每畝100毫升,加水75千克噴霧;或用50%殺螟松乳油,每畝100毫升,加水75千克噴霧。
④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0.57%)+氯氰,毒死蜱,每畝25毫升,加水30千克噴霧。
生物防治
水稻三化螟的天敵種類很多,寄生性的有稻螟赤眼蜂、黑卵蜂和嚙小蜂等,捕食性天敵有蜘蛛、青蛙、隱翅蟲等。病原微生物如白僵菌等是早春引起幼蟲死亡的重要因子。對這些天敵,都應實施保護利用,還可使用生物農藥bt、白僵菌等。
以上三種方法就可以有效的控制水稻三化螟的危害,農民朋友可以選用適當的辦法來消滅害蟲。
防治水稻三化螟可以從從業、化學、生物三個方向進行,以下就來了解一下水稻三化螟的防治措施。 農業 ①齊泥割稻、鋤劈或拾毀冬作田的外露稻樁;②春耕灌水,淹沒稻樁10天;③選擇螟害輕的稻田或旱地作綠肥留種田;④減少水稻混栽,選用良種,調整播期,使水稻“危險生育期”避開蟻螟孵化盛期;⑤提高種子純度,合理施肥和水漿管理。 化學 ①防治“枯心”:每畝有卵塊或枯心團超過120個的田塊,可...【查看詳情】
水稻三化螟在中國南方發生代數比北方多﹕海南島一年6代﹐華中和四川盆地4代﹐陜西﹑河南3代,云貴高原2代。幼蟲蛀食稻莖桿,苗期至拔節期可導致枯心,孕穗至抽穗期可導致“枯孕穗”或“白穗”,以致顆粒無收“。中國利用天敵﹑藥劑并結合農業防治方法﹐消滅三化螟頗有成效。 水稻三化螟(鉆心蟲)屬鱗翅日,螟蛾科,廣泛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南稻區,特別是沿江、沿海平原地區受害嚴重。它食性單一,專食水稻,以幼蟲蛀...【查看詳情】
水稻三化螟因在江浙一帶每年發生3代而得名,但在廣東等地可發生5代。以老熟幼蟲在稻樁內越冬,春季氣溫達16℃時,化蛹羽化飛往稻田產卵。在安徽每年發生3~4代,各代幼蟲發生期和為害情況大致為:第一代在6月上中旬,為害早稻和早中稻造成枯心;第二代在7月份為害單季晚稻和遲中稻造成枯心,為害早稻和早中稻造成白穗;第三代在8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為害雙季晚稻造成枯心,為害遲中稻和單季晚稻造成白穗;第四代在9、10...【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