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9年度國內棉花總供應量1226萬噸,其中棉花期初庫存479萬噸,產量559萬噸,進口188萬噸;國內棉花總需求量858萬噸,其中紡棉消費804萬噸,其他消費50萬噸,出口4萬噸;期末庫存368萬噸。
國儲棉情況
2019年初,普市認為2018/19年度國儲棉拋售會如期在3月份開始,但事實是并未發生該事件且超過市場預期。儲備棉中剩余約250萬噸的棉花資源如何流入市場消化是涉棉企業和投資者關注的重點之一。市場中有一種說法,國家可能會重啟輪動儲備棉政策,采購進口棉來更替現有國儲棉部分資源。我們認為國儲棉輪儲政策啟動會更優于單邊拋售棉花以補充國內供應。若打開輪儲窗口,國內的國有涉棉公司更適合肩負此項重任完成國家戰略安全任務,實現其社會責任和特殊價值,與此同時,也不排除采取“大單交儲通道”措施來保證國儲資源數量質量和未來追溯問題。
國內棉花工業商業庫存
2019年2月國內棉花商業庫存增長率-5.84%,延續1月情況繼續走低,初步分析國內棉花商業庫存已初入2018/19年度去庫存階段,2月的變化數據高于年初。雖然3月數據尚未公布,但我們認為該數據環比2月應持平或略高。值得投資者理性關注的是,目前國內棉花商業庫存處于近10年來最高水平區間,棉花供應穩定充足。
中國進口棉花情況
據海關統計,2019年2月我國進口棉花23萬噸,同比增加123.6%。2019年1-2月累計進口棉花51萬噸,同比增加115.7%。
2019年2月我國棉紗線進口約12萬噸,環比下降25%,同比提高30.32%。2月我國棉紗線出口約2.13萬噸,環比減少約45.94%,同比減少32.07%。2019年1-2月我國棉紗線共進口約28萬噸,同比下跌2.72%;1-2月我國棉紗線出口約6.06萬噸,同比減少12.67%。
國內鄭棉倉單問題
2018/19年度鄭棉倉單數量(含有效預報)大增在今年已成常態,我們在2019年棉花年報中給出相關預測,即2018/19年度鄭棉倉單數量同比2017/18年度至少提高1倍且有望超過100萬噸。截至4月3日,鄭棉倉單數量(含有效預報)21145張,約90.92萬噸,分別超過CF1905合約、CF1909合約持倉量(單邊),且約占CF1905合約+CF1909合約總量(單邊)52.86%,鄭棉9月合約應會承接CF1905合約倉單壓力。
綜合多種因素分析,若能縮小內外棉價差則可以變相提高新疆棉性價比,或重啟國儲棉拋售讓低價刺激鄭棉高升水倉單下調基差報價點價成交可能是解決倉單問題的方式。若鄭棉5月合約價格短期上漲超過16000元/噸以上,會繼續增加倉單預報注冊,鄭棉9月合約持續承擔壓力。推動CF1909-2001跨月價差繼續縮小(在負值區間向下運行),保證2019/20年度新棉價格同時論證2018/19年度倉單問題。
新疆棉花目標直補政策
3月22日在京召開了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年度會議,我們將其中涉及國內棉花政策改革的相關內容整理分析。2020年,現行部分棉花政策將自動終止,新疆棉花目標價格直補政策有效解決了2014年改革當初的問題,現行市場機制運行作用明顯。最新突出問題是制度深化、政策目標拓展和政府補貼資源整合,近三年中“保險+期貨”試點項目陸續在農產品中推出實施,棉花品種同樣規劃在內。如何將政府補貼資金逐漸通過金融工具向市場轉移,風險和收益由市場參與者共同承擔,是研究如何使用金融衍生品工具服務產業的意義之一。2018年1月,新疆自治區政府印發《2018年自治區棉花“價格保險+期貨”試點方案(試行)》,確定在3縣(市)啟動棉花試點,探索新型棉花補貼方式和棉花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另外,據了解到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是2018年中美經貿磋商的重要議題之一。
內外棉價差關系
2018年內外棉價差運行在-234至1632元/噸區間,零軸以上運行為常態,2018年均值在790元/噸上下。今年內外棉價差表現為900-2000元/噸之間,同比2018年較高,2018年中美經貿磋商影響了外棉出口銷售和國內進口棉采購,國際貿易環境變化使2018年美棉出口消費降低造成棉價下跌。統計近五年數據,第二季度內棉價差先收斂再擴大的概率發生較大,風險提示棉花新作種植期間發生不可抗力影響年度產量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