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農產品市場火爆表現,并未讓價格長期低迷的棉花從中受益,與此相反上周一則非市場因素傳聞,直接讓棉花銷售將至低點,超過4%的巨幅長陰線吞噬了幾個月以來的漲幅。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情緒逐漸回歸于理性的同時,伴隨著外圍市場向好表現,在近幾個交易日里,國內棉花價格也低調地啟動了修復性上漲進程,截止9月15日午盤休市,鄭商所棉花期貨價格上漲225元/噸或1.71%,價格已經回升至12820元/噸左右,已經非常接近前期高點。國內棉花價格暴跌后反彈,似乎也顯示出市場才是形成價格漲跌的主體。
目前內地棉采摘逐漸進入尾聲,新疆棉即將進入采摘環節。從反饋的情況來看,新疆各地棉花吐絮加快,南疆庫爾勒、阿克蘇、喀什以及北疆奎屯地區的部分棉花企業傳來開秤收購的消息。一些企業已經開始預收新棉,40%衣分的籽棉保底價格為6元/公斤,待收購行情穩定后再與農戶進行后期結算。盡管在上周,受不利傳聞影響,國內棉花大幅下跌,但從相關公布的相關數據來看,下游消費已有逐步回暖趨勢,這也將給今年棉花收購價格以支撐。
據海關數據顯示,2020年1-8月,紡織服裝累計出口1874.07億美元,增長8.11%,其中紡織品出口1047.98億美元,增長33.43%,出口額創歷史同期水平;服裝出口826.09億美元,下降12.86%。面對這么亮眼的出口數據,特別是在當前世界貿易并不十分順暢時的成果,或許也有人過于樂觀,因為當前東南亞國家在服裝鞋帽上搶占了不少份額,8月份紡織品大幅上漲的主要原因,或許是疫情用品出口增速較快,因為服裝出口同比下降了12.86%,盡管這一降幅仍在不斷收窄。
下游消費為棉花價格提供支撐,同時上游供應上也出現偏緊的情況。即使將新疆棉花和內地棉全部算在內,國內棉花年產量也就在600多萬噸,而需求量一般會達到800萬噸,這樣就有200多萬噸的缺口,這里大部分需要通過進口途徑來填補。近一段時間,國際棉花價格走勢不淡定,美國棉花又在掀起一輪大漲。
事實上,在上周國內棉花期貨價格暴跌的時候,美國棉花價格變動并不大,特別是上周五美國農業部(USDA)公布庫存利多報告后,洲際交易所(ICE)棉花期貨價格大幅上漲,9月14日,受颶風Sally對農作物可能帶來不應影響推動,ICE期棉價格大幅跳漲接近3%,攀升是近6個月高位。從這方面來看,農產品價格普遍上漲,在國際市場上棉花或許也有漲價欲望。當然,伴隨著外圍市場棉花價格創出新高,國內棉花價格也應該有充分的上漲理由,盡管內外棉還有500元左右的價差。
當前,無論在消費層面還是供應面上,棉花供需形勢似乎正朝偏緊方向轉變,后市棉花價格或將重返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