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食品報社黨委書記、社長黃國勝帶領本報有關人員赴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考察調研農產品流通情況,就切實首都農產品供應,建立健全農產品流通體系,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維護“舌尖上的”等話題與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董事長張玉璽等進行了深入交流。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如何確保農民的“錢袋子”較快“鼓起來”備受關注。作為農產品流通的重要平臺,眾多的大型農批市場的貨源供應與“三農”緊密相連,成為農業提質增效、促進農民增收的有力抓手。
1988年成立的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承擔了首都80%以上的農產品供應,是首都名副其實的“菜籃子”“果盤子”。2015年,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完成農產品交易量1510萬噸,交易額606億元人民幣,雙項指標連續13年在4600多家農產品市場中穩居,“新發地”品牌在上已成為農產品的代名詞,其價格指數成為農產品市場價格的風向標和晴雨表。
考察調研中,黃國勝一行首先參觀了新發地市場電子交易中心。據介紹,該中心系國內“農超對接”第三方服務平臺,北京市各大超市、社區菜店、餐飲企業等都可通過該平臺預訂各地的農產品。張玉璽表示,力推農產品電子交易,可減少中間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引導農產品流通業及物流業的產業升級,帶動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和產業化發展。“在‘互聯網+’背景下,應該讓更多農民分享科技進步帶來的紅利,搭上時代發展的快車。”張玉璽如是說。
隨后,黃國勝一行還到新發地市場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進口水果區、豬肉交易大廳進行現場調研,看、問產地、詢價格、談民生,并不時同張玉璽等交流心得與體會。黃國勝指出,有了新發地這個負責任、勇擔當、敢筑夢的農批行業龍頭,北京的農產品供應不但充足穩定,而且放心,既了市民“吃啥有啥”,又促進了產地農民增收,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黃國勝表示,經過近30年的探索,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在張玉璽董事長帶領下,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彰顯集體性質、體現時代要求、關注民生民情的創業精神,走出了一條科學穩健、良性發展之路,樹立了農產品流通的中心地位和形象。作為我國食品行業的性食品綜合經濟類媒體,《食品報》將進一步做好輿論工作——講述好故事,傳遞好聲音,凝聚正能量,助力我國農產品流通事業健康發展,為人民群眾吃上放心食品盡力盡責。
張玉璽表示,新發地市場立足首都,布局,致力于農產品流通事業的決心矢志不渝,將繼續秉承“服務百姓、服務首都、服務三農”的企業使命,著力首都農產品供應,力求讓消費者滿意,讓政府放心。新發地將深化改革,加快升級改造,打造首都農產品供應的“護城河”和農產品流通的新型平臺,新發地愿與行業同仁攜手開創農產品流通新局面,讓老百姓吃得起吃得好。
考察調研結束后,舉行了食品報社專家聘任儀式。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董事長張玉璽被聘任為食品報社高級顧問,總經理張月琳被聘任為食品報社農產品發展中心特約專家。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