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玉米、蔬菜、棉花等作物田內存在大量棉鈴蟲老熟幼蟲,玉米田棉鈴蟲蟲量達10頭/百稈,蔬菜田棉鈴蟲蟲量達12頭/百稈,棉田蟲量5頭/百株,在采收過程中,大部分棉鈴蟲將落入土壤中化蛹越冬。這些棉鈴蟲蛹如果正常越冬,必將成為明年棉鈴蟲爆發埋下隱患。因此,農作物采收后,抓好秋翻,做好棉鈴蟲、地老虎、蚜蟲、葉蟬等越冬蟲源防治工作是迫在眉睫的任務。
秋翻注意事項
1、翻早不翻晚,掌握適宜耕翻深度:
秋翻應在秋收后及早進行,這樣才能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土壤熟化,有利于土壤蓄存晚秋降水,建立土壤耕層水庫,實現秋墑春用。如果翻耕過晚,來不及耙,會造成地表坷垃過多、過大,降低翻耕質量,不但對土壤熟化不利,而且影響春播質量。秋翻深度一般以25-30厘米左右為宜。近年我州推廣土地深松整地,深度40公分以上,改善土層結構,截止目前深松面積30萬畝。
2、秋翻地要注意土壤濕度:
土壤含水量適宜,翻后土壤細碎,保墑好,并且翻地阻力小,工效高。如果土壤水分過大,翻后易形成黏條,干后變成死坷垃,即使多次整地也難耙碎,不保墑。土壤過干,翻地阻力大、工效低,耕作質量差。秋翻應優先翻耕土質粘重的地塊,以達到疏松土壤,加速土壤熟化的目的。對于土壤質地輕的砂質土,可不翻或采取隔年翻耕,更有利蓄水保墑,同時,又可節省機耕作業的投資。
3、秋翻要與冬灌相結合:
秋翻可將農田越冬病蟲的大部分越冬蟲態及病菌翻至土層下,破壞其越冬場所,使其無法越冬;冬灌可使土壤中的水分達到飽和狀態,使翻入土層中的害蟲窒息而死,從而大大降低害蟲的越冬基數,改善農作物生長的生態環境。雖然現在只有少數的地方還在實行冬灌,但是還是建議有水源和灌溉條件的地塊,秋翻后要及時整地作畦進行冬灌。因為只有凍前灌溉才能使灌溉水順利滲入土壤耕層,保蓄起來,實現春旱秋抗。同時,還可推遲土壤結凍,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動,促進土壤養分的轉化,提高土壤供肥能力。冬灌的時間和灌水量要因地制宜,一般在土壤封凍前進行,大概在11月中旬前,可根據氣候條件調整。土壤滲漏量小的地塊可在封凍時進行,達到隨灌隨滲隨結凍。若是沙壤土,每畝可灌70-100立方米,其它土質,每畝可灌60-70立方米。滲漏量大些的地塊,應在封凍后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