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為名貴中藥材,應用歷史悠久,享譽國內外。近年來許多地方把天麻栽培作為富縣富民的支柱產業,但隨著種植年限的增多,面積的增大,其病蟲害的發生也逐漸加重,損失率在10%左右。那么天麻的病蟲害有哪些?天麻病蟲害如何防治?
天麻病害
天麻病害主要有真菌病害、蜜環菌病、塊莖腐爛病、日灼病。
真菌病害癥狀:
危害天麻及菌材的真菌主要有三類,一是以半知菌亞門中的黃霉菌、綠霉菌等為主的霉菌,主要污染菌材,進而危害天麻,在菌材或天麻表面呈片狀或點狀分布,部分發粘并有霉菌味,影響蜜環菌及天麻的正常生長,易造成天麻腐爛,嚴重影響產量。二是以半知菌亞門中的鐮刀菌為主的腐生菌,首先由菌絲感染天麻,使天麻塊莖出現黑點、黑斑引起塊莖腐爛,產量和品質顯著降低。三是以擔子菌亞門中的小蜜環菌為主的雜菌,菌絲及菌索類似蜜環菌,但菌索在菌材表面呈扇形分布,且不發熒光,這類雜菌能抑制蜜環菌的生長,使天麻得不到養分而全部死亡。
蜜環菌病癥狀:
天麻和蜜環菌之間是一種共生的營養關系,而天麻生長所需水分小于蜜環菌生長的需水量,當土壤中含水量大時,適宜蜜環菌生長而不適宜天麻生長,不僅能使蜜環菌生長優勢增強,天麻生長受到抑制,而且打破了蜜環菌的正常生理侵染,既侵染母麻,又可侵染新生麻,并能侵入天麻塊莖中柱層,導致天麻潰爛;同時在不利天麻生長的條件下,蜜環菌索亦可由母麻通過營養莖侵入新生麻,新生麻腐爛后,體內充滿環菌索,粗壯的菌索附在天麻塊莖表皮層,可分泌一些化學物質,引起天麻表皮層潰爛,顏色變黑,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
塊莖腐爛病癥狀:
天麻塊莖腐爛病的塊莖皮部萎黃,中心組織腐爛,塊莖內部呈異臭稀漿狀態。上層天麻塊莖有的腐爛、萎縮,有的則上部爛一部分或皮層壞死,而下層天麻不會受害或受害。
日灼病癥狀:
天麻抽莖開花后,由于未搭陰棚,在向陽的一面莖稈受強光照射而變黑,在雨天,易受霉菌侵染而倒伏死亡。
天麻蟲害
天麻蟲害主要有螻蛄、蠐螬、白蟻、介殼蟲、蚜蟲
螻蛄的習性及危害
危害天麻的螻蛄屬直翅目昆蟲,主要是非洲螻蛄和華北螻蛄兩種,該蟲晝伏夜出,夜間主要在表土層活動,尤其在氣溫高,濕度大的悶熱天氣夜晚,活動更為頻繁。初孵若蟲有群集性,成蟲具有趨光性,食性雜,嗜好香甜食物,以成蟲和若蟲在天麻穴表土層下開掘隧道,咀食天麻塊莖,使天麻與蜜環菌斷裂,破壞了天麻與蜜環菌之間的養分供應關系。
蠐螬的習性及危害
蠐螬是鞘翅目金龜子類的幼蟲,成蟲夜間活動,晚上9—11點出土取食,零點左右入土潛伏,有假死現象,且趨光性較強;該蟲以幼蟲在天麻穴內咀食天麻塊莖,將天麻咬成空洞,并能在菌材上蛀洞越冬,破壞菌材。
白蟻的習性及危害
白蟻屬等翅目昆蟲,在土中或木材中筑巢營社會性生活,群體數量大,有不同類型和分工,白蟻不僅危害菌材,而且對蜜環菌、天麻原球莖及塊莖危害均相當嚴重。
介殼蟲的習性及危害
危害天麻的介殼蟲主要是粉蚧,屬同翅目昆蟲,冬季以若蟲或成蟲群集于天麻塊莖或菌材上越冬,雌成蟲大多數集中固著一處,分泌絨毛狀卵囊,邊分泌蠟絲邊產卵;群體危害天麻,使天麻塊莖顏色加深,并影響塊莖生長,使塊莖瘦弱。
蚜蟲的習性及危害
危害天麻的蚜蟲種類有多種,屬同翅目昆蟲,其繁殖能力極強,每年至少發生10—30代,生活在麥田、草地等處,5至6月份以成蟲和若蟲群集于天麻花莖及花穗上,刺吸組織汁液,植株被害后,生長停滯、矮小、畸形,花穗彎曲,影響開花結實,導致果實瘦小。
天麻病害防治方法
天麻病害防治
真菌病防治措施:
(1)選擇排水通氣良好的地勢及土質進行栽培。
(2)由于雜菌多營腐生生活,而蜜環菌在活菌棒上亦能寄生,因此,培養菌材時,要選用無污染的菌枝和菌棒,且隨砍隨育;同時,每穴培養的菌材數量不易過多,一般控制在150根左右;若菌棒或菌枝已染上霉菌等雜菌,輕者刮去日曬,或用0.1%高錳酸鉀溶液消毒后再用,亦可用1%的石灰水浸泡12小時左右再用,重者棄之不用。
(3)種植天麻時,要選用純正優良蜜環菌種,適當加大其接種量,造成蜜環菌生長優勢,抑制雜菌生長;同時要注意培養料填充物要填實,切不可留有空隙,以免孳生雜菌。
(4)加強溫、濕、氣的管理,破壞雜菌的生長環境,減少雜菌的發生數量,且要嚴防穴內積水。
(5)要大力推廣天麻有性繁殖技術,提高天麻的抗逆能力。
蜜環菌病防治措施:
(1)栽培要選擇排水通氣性較好的腐殖質土及砂壤土,并選擇有性繁殖過的白麻、米麻做種麻,增強天麻生長勢,提高抗逆能力。
(2)在種植過程中,應注意開設排水溝,特別是連續暴雨后,栽培穴內積水時,應及時排除積水。
(3)在秋末冬初季節,除要排好積水外,還要經常抽穴檢查,若發現天麻被蜜環菌危害時,應提前采收。
塊莖腐爛病防治措施:
(1)選地要適當,地勢低洼,或土質黏重,通透性不良多發此病。
(2)加強窖場管理,做好防旱、防澇,保持窖內濕度穩定,提供蜜環菌生長的條件,以抑制雜菌的生長
(3)選擇完整、無破傷、色鮮的白頭麻或水麻作種源,采挖和運輸時不要碰傷和日曬,菌種量要充足,有雜菌的菌種不能使用。
(4)栽種天麻的培養料進行堆積、消毒、晾曬。
(5)選干凈、無雜菌的腐殖質土、樹葉、鋸屑等疏松作填充物,并填滿空隙,不宜壓實,也不要漏填,使天麻播后營養充足,生長良好
日灼病防治措施:在抽莖前搭好陰棚
天麻蟲害防治
螻蛄防治措施:
(1)制毒谷或毒餌誘殺,將5kg谷秕子煮成半熟或將5kg麥豆餅等炒熱香后用90%敵百蟲0.15kg,兌水制成30倍液,拌成毒谷或毒餌,再加1.5倍的水,選擇無風悶熱天氣的晚上,撒在螻蛄活動的隧道處。
(2)燈光誘殺利用螻蛄趨光性強的特性,設置黑光燈誘殺成蟲。
蠐螬防治措施 :
(1)成蟲防治 在成蟲發生期,用90%敵百蟲或50%辛硫磷800倍液噴霧,亦可在100m2內用90%敵百蟲或50%辛硫磷0。05kg加少量水稀釋后,拌細土5kg制成毒土撒施。
(2)幼蟲防治栽培天麻時,用上述毒土撒于栽培穴內,覆蓋一層土后,再栽種天麻;同時若發現土中有幼蟲應及時捕殺。
白蟻防治措施:
(1)選擇白蟻無外露跡象的地塊,或至少應選擇白蟻數量少、密度小的地塊作栽培場地。
(2)栽培前用滅蟻靈或白蟻清制成誘殺毒餌,既可防白蟻又能毒殺白蟻
介殼蟲防治措施:
粉蚧防治較難,主要采取隔離消滅措施,因粉蚧群集在土壤中,難以用藥劑防治,但其一般以穴為單位危害,傳播有限,天麻采收時若發現塊莖或菌材上有粉蚧,則應將該穴的天麻單獨采收且不可用該穴的白麻、米麻做種用,嚴重時可將菌棒放在原穴中加油焚燒,杜絕蔓延。
蚜蟲防治措施:
在天麻孕蕾及開花期間第667m2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0g兌水40kg均勻噴霧,或每667m2用40%氧化樂果乳油,稀釋800倍液噴霧,防治效果較好。
天麻以塊莖入藥,具有定驚,平肝熄風等功能,主治風濕腰腿痛,四肢痙攣,眩暈,小兒驚厥,口眼歪斜,高血壓等癥,久服能輕身。在四川、云南、貴州、陜西、湖北、河北、安徽、江西,以及東北等地區都適宜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