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小暑”已過,煙臺市花生正處于花針末期至結莢初期,是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階段,水分養分需求旺盛,也是終產量形成的關鍵期。近期強對流天氣頻繁,降雨較多,多數花生地塊土壤含水量達到飽和狀態,部分地區花生田出現漬澇災害。因此,必須及早采取防災救災措施,確保花生正常生長發育,全力減災奪豐收。

一、抗旱與排澇并舉
花針期-結莢期是花生水分需求敏感期,日耗水量可達5-7毫米,對缺水干旱為敏感,此期田間管理適宜的土壤相對含水量為60%~70%。近期煙臺市降水時空分布極其不均,降水不足的地塊,要廣辟水源,突擊澆水,確保果針入土,莢果膨大,提高群體質量。降水較多的地塊,要采取自流排水或機械排水的方式盡快排水降漬,受損田塊要及時整修,確保溝溝相通,排水暢通。
二、及時補充養分
此期也是花生的養分需求旺盛期,頻繁降雨會使土壤中的養分大量流失,造成花生嚴重脫肥、早衰。肥力較低及降水較多的地塊,可葉面噴施1%的尿素和0.2%的磷酸二氫鉀混合液,每畝50千克,連續噴施兩次,間隔10天左右。結莢期是鈣肥需求敏感期,缺鈣地塊須增施鈣肥,以促進莢果膨大,避免空殼。一般畝用15-20千克熟石灰,加200千克左右優質圈肥,混合均勻撒施于壟上。
三、適時化學調控
溫度高,雨水多,肥力高的地塊容易引起植株徒長,當花生主莖高達到30-35厘米,用花生超生寶每畝20克,或烯效唑每畝40-50克(有效成分2.0-2.5克)或壯飽安每畝20-25克,加水35-40千克,進行葉面噴施。如次控制后15天左右株高達到45厘米可再噴1次,收獲期株高控制在50厘米以內。
四、嚴密防治病蟲害
高溫、高濕容易引發花生葉部病害和棉鈴蟲、斜紋夜蛾等害蟲危害。要及時進行田間巡查,加強防治。當花生葉斑病、網斑病等葉部病害的病葉率達到10%時,每畝用17%吡唑醚菌酯·氟環唑懸浮劑45毫升,或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20毫升,或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聯水分散粒劑60克,或20%苯醚甲環唑·氟唑菌酰羥胺懸浮劑40毫升,根據藥械種類和噴法,兌水混勻后均勻葉面噴霧。隔10-15天噴1次,連噴2次。防治棉鈴蟲、斜紋夜蛾,可使用15%茚蟲威懸浮劑10-18毫升/畝,加水稀釋1000-1500倍噴霧。